跳至主要内容

賽柏格之戀



喜欢Rain的女生,在看了这幅海报后,对电影的期待,应该是带着《浪漫满屋》的情怀,我也差点被骗了。我相信很多人看了这部电影后会狂吐口水,大骂不知所云,和想象中相差太远了吧!

还好,我在序幕中知道导演是朴赞郁之后,已经警惕自己这是非一般的爱情故事,一个拍《复仇三部曲》的世界知名导演,一个崇尚暴力美学的专家,怎么可能拍出一部甜美浪漫的爱情故事?

我是从三更2这部三合一的电影里发现朴赞郁这位导演的。三部电影里,有一部是日本导演拍的《盒葬》,然后是《香港导演执导的《饺子》(这部电影大家都很熟悉吧),但是最具张力、最震撼的却是韩国导演的《CUT》。老实说,三部电影中,我觉得《饺子》拍得最差,不管是导演的功力还是戏剧的铺陈都略逊一筹,只有演技大家算是旗鼓相当。

如果说王家卫是最会用电影说话的人,那么朴赞郁就是最会用电影来描述心理病态的人。

故事发生在一所精神病院,一名自以为是机械人的少女,拒绝像大家一样的进食,结果陷入虚弱无力的状态之中。Rain是她的病友,是一个反社会的青年,因为对女主角产生异样微妙的感觉,所以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一步步让她相信食物其实也是补充电源的方式之一。

这样的介绍,并没有违背浪漫的字眼,而且通俗得很。周星驰的电影,随便拈来就可以有类似的情节了,读者绝对可以从自己的幻想中勾画出自己的想像的故事内容。若是如此,朴赞郁也不会得到昆汀塔倫提諾的高度激赏。电影要说的是人性的偏执。精神病院里的每一个角色,都代表着社会上的每个都市人,和他们所罹患的病症。正因为偏执,让人性复杂起来,看在别人眼中,就是一种病态,却往往不知道,原来自己也是其中之一。

不同于香港的无厘头电影,尽管电影充斥了荒唐无比的故事结构,但是观众绝对不会感觉无理取闹,导演将许多不可能的妄想合理化,变成一种全新的视听觉享受,适可而止地传达了导演的通俗但不肤浅的隐喻。

女主角李秀珍的好演技是众人之最,是整部电影的核心人物,少了她,这部电影肯定无法发光。饰演苍白无助的咏君,并不哗然取宠,而是忠贞地释放应有的茫然和坦白,她是一个个性天真得让人无法捉摸而误以为居心回测的妄想者,其实她并不复杂。

男主角Rain是大配角,不是很特出,光芒几乎被身边的二三线配角掩盖了。还好他有一项异能,他是一个怪盗,不止会偷有型的物体,更可能将别人的个性、歌声和同情心偷掉。这种看似无厘头的情节,却因为导演的功力而变得非常逻辑,我说了,导演将许多不可能的妄想合理化,而使电影的可观性提升了不少。

想看这部电影,千万别怀着看浪漫喜剧的心情,不然你会希望的。导演在表现幽默的时候,也不忘推崇他的暴力美学,虽然不像其他电影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说《原罪犯》中男主角生吃章鱼的那一幕,《CUT》中女主角的手指被砍断后丢进水果机内搅拌的画面等),但也表现了导演内心的另一面,其实不那么黑暗,他也有心情爽朗的时候。

一个机械人,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这是女主角一直寻找的答案,导演没有直接说出来,只是用最后一幕的交媾来阐述。

一切尽在不言中。希望你们看得懂。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对不起,我没那么高格调。

《唐朝》 李白酒罢笙歌谣 杜甫梦醒诗情操 感叹天地浩淼 盛世风骚 落幕萧萧 李世民鞍上夺标 武则天垂幕政朝 江山如此多娇 难得逍遥 还看今朝 礼义廉耻仁爱忠孝 品德的指标 唐朝 是中国人的骄傲 朝来夕往的浪潮 抹不去心的微笑 唐朝 是我们心的圈套 囚禁民族的天牢 海角天涯无法逃 用美酒和葡萄 默默哀悼 死去的诗歌和人道 想不到我即兴写的一首歌词,竟然引起了大家的不满,这首歌,虽然起名《唐朝》,说得却是中国人(华人)的思想和心态。本来是自娱的一首词,可能我用了一些奇怪的字眼,是人不是人,是鬼不是鬼(人海中的蚂蚁)引经据典,大肆批评我的无知,错用了唐朝的意义;manchys小姐也踏上一脚,先说已经过时,然后指责我胡乱塑造历史,还好大家还算客气,选用的句子都比较软性,让我有机会做出解释。 唐朝的历史,人海中的蚂蚁已经转载不少资料,这里不赘,而且也和我想表达的东西无关。小的不才,习过几年诗,依然写不出一首好诗,却拜过程所赐,阅过不下诗千首,其中的最爱,当然是韵律优美的唐诗。要真正理解唐诗,必须了解诗人们的背景,当时社会的制度,诗人的经历等等。有许多现在看来平平无奇的是好诗,倘若知悉诗人创作诗的原因以及它的背景意义,顿时变成富有深沉的艺术感染力,李白的《静夜思》乃其中一例。唐诗的浪漫色彩比较浓厚,但诗风因人而异,李白豪迈,杜甫悲情,白居易儒雅,李商隐缠绵,王维朴实,孟浩然坦荡,各具特色,百花齐放。我对唐朝的知识,是从读唐诗慢慢累积而成,所以写这首歌词时,没有翻阅书本,直接从脑海捕捉对唐朝的记忆,书写成章。之所以这么做,原因很简单,我不是在写唐朝的繁华陨落。那些,我没有资格写。 选用四位唐朝人物的名字,李白、杜甫、李世民和武则天,并没有特别意思,那是我仅有的知识中觉得有代表性的其中几位(不然就不切题了),李白杜甫代表民;李世民武则天代表官。我也从百度百科转载一些资料: 『 李白 李白 (701年~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并称“李杜”。身长七尺有余(约1.83米)。生于安西都护府碎叶城,幼年迁居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这种说法以郭沫若为代表)一说生于四川江油青莲乡。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

原来你并不冷漠无情,而我却信以为真。

渐渐的,当我开始明白什么是对错时,我变得更加迷惘。 是我不应该,不应该扎破那彼此之间的神秘感,揭露那些伤痕累累的过去。不为什么,只是豁然明白刻意乐观坚强的背后,你其实隐藏了最紧绷脆弱的线条;在伪装潇洒豁达的面具之下,掩饰着即将崩溃的情感堤防。那一些澎湃汹涌的情绪,既是不可逾越的禁忌,也是一触即发的瞬间决堤。 原来你并不冷漠无情,而我却信以为真。

一厢情愿的浪漫。

政治宗教和种族课题,永远只是一厢情愿的浪漫。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世界,以自己认为最正确的角度看别人的错误,看不见被自己抛诸脑后的理性思想。 我也一样。 我一直认为马来西亚的问题不在于种族,而是源自于宗教。无论你的祖籍是谁,也不管你的户籍在哪里说什么语言名字是舍,只要身份证上注明是回教徒,你就可以享有任何一种国家供给的种种特别权益。  温和派回教徒本质上是顺服善良的。相信世界美好,相信和睦共处,相信公正信义,相信阿拉是和平的象征。有别于激进派回教徒以恐怖手段来恐吓征服世界,温和派回教徒更乐于安居乐业,用一种近乎避世的生活方式活着。马来西亚的回教徒大多属于温和派,极端分子很少,也是世界少有回教国几乎没有极端回教分子的的国家。 宗教在任何地方都是棘手且敏感的问题,尤其回教。可兰经说回教徒是世上最优越的的群众,没有得到启示的非回教徒(Kafir)是污秽次等的人。和世上许多宗教一样,回教徒一心一意为了拯救世俗,甚至牺牲自己的性命亦无不可。神圣的使命,加上从小便灌输在脑海里的优越感,穆斯林成为了世界最善良最坚韧也最敏感的一群人。这些宗教意识,根深蒂固地埋在每一位穆斯林的心坎深处,包括所有马来人。  与中国华人不同,华人的优越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伪装,五千年文化反反复复被侵略被欺压被封锁的思想,造成了无法衡量的自卑感,为了削弱这种负面的情绪,华人骨子里的韧性,不甘被命运践踏的本质,成为了生存的唯一武器,一旦得势,一旦强大,优越感就无限量膨胀,成为了维护自卑的保护膜。 其实我应该说宗教本身不是问题,而是对宗教的诠释。同样一本可兰经,不同派别的人可以有南辕北辙的理解方式。  真的,我相信纳吉自认为是虔诚的回教徒,就像那些将炸弹挂在身上自杀袭击的虔诚回教徒一样,他们相信他们所理解的可兰经是对的。他们看不见大众的思想,看不见自己扭曲的心灵,他们认为他们是阿拉钦点的使徒,执行最神圣的任务。每个人对好坏对错都有自己的见解,当自己的‘对’得到上天的首肯,加上世人皆醉我独醒的优越感作祟,世上没有任何一种力量可以改变这种想法。战争,往往是因为正面的思想,因为‘对’,因为比自己生命更大的使命,才掀起的。纳吉也许认为,根据他所理解的可兰经,从非穆斯林手中夺取财富,分给投靠在身边的穆斯林是上天给予他首相职位最重要最神圣的使命。他不可能认为自己有错,他欺骗的只是非穆斯林,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