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八月, 2009的博文

少了那一条是否完整?

盲肠应该是人体内最奇怪的器官,无论在生物、医学或心理上都没有任何作用,偏偏概率性的让人承受被切除的痛苦。 朋友今天盲肠炎入院,开刀后正在康复中,目睹了整个过程(没有包括手术室的那一幕),发现连这么小的手术也会造成很多很多的不方便,健康的身体,的确很重要。 让他多休息吧。

恋爱让人失去太多东西,选择为她而活,只是为了换回一些自我解释的理性。

我窥探到一个悲剧的诞生,而选择在爱情里自焚。 只能说是凡夫俗子无法理解的扭曲,一棵树下,撑一把伞,坟前酒过三巡,细雨浇熄了那一炷香,弔祭着你埋葬的一切,从此禁锢在心里的,除了你的遗憾,还有我的执着。 我们都在爱情里牺牲了自己,蜕变成向往中的自己。我们都摒弃了属于二元对立的个性与理性的冲突,仅仅是为了挽回单纯的幸福啊!那些什么自由、理想、事业、亲情、友谊,和枯萎的花朵一起凋谢的,都变成不堪回首的记忆,死在那座小丘上,死在极限的悲剧美感之中,因为迷乱而美丽。 也许你并不知道,那是一个悲剧。也许我并不知道,那也是一个悲剧。 伟兴说:恋爱可以提升艺术创作。 我说:失恋才可以。 是的,失恋才可以。 恋爱让人失去太多东西,选择为她而活,只是为了换回一些自我解释的理性。

难得忙。

手头上有好多好多东西必须处理,接下来几天会很忙很忙。也许是好事。

勇敢。

有一些必须割舍的什么,在夜里梦回中穿梭,在人群喧闹中骚动,在跋扈坚强中刺痛,在温和静谧中荡漾,在自以为是中出轨。 有一些难以割舍的什么,必须勇敢才能放弃。

久违了,电影。

Peter Jackson (他只是Producer,不是导演)的作品至今尚未令我失望,District 9比想象中好看很多,特技很炫却不刻意强调,从头到尾张力十足,让人神经紧绷。看了这部电影,更期待由他所执导,改编自畅销书的《The Lovely Bone》。 很好的点子,很好的演员,很好的剧本,很烂的导演,不管怎么努力,这部电影始终魂归乏术。 温馨动画片。并没有太多惊喜,老少咸宜,可惜这里没有3D电影院。 除了2012,圣诞节还有一部大片上映,就是James Cameron所执导的半动画片, 《Avatar》 。

摄影杂谈3

之前在05的博文中曾经介绍过这个人,我很喜欢她的这篇文章,论点略嫌表面,不够铿锵有力,不过很合我的胃口。 相机不是概念 。 The camera is not a concept, neither the way of presentation.

夢が叶った

梦想之所以遥不可及,是因为我们放弃追逐。

也许有一天,我会得到全世界,却失去了自己。

艺术是很难厘清很难阐述的一回事。 局限于本质的问题,自己始终无法跨入艺术殿堂的门槛,只能遥遥徘徊张望艺术模糊的轮廓和尝试解构艺术的构造与价值,以一些自以为是或许似是而非的笼统思维来说明我所能够理解的艺术观。 伟义说那是简而有力的说法,而我知道,那只是因为自己没有解释清楚的能力。 艺术之所以难以辨别,源自艺术本质上存在太多模糊的灰色地带,就连最简单的“创作手法不等于艺术”这句话,就拥有太多太多脆弱不堪的漏洞,不能三言两语就让人明白其真正的意思。 在伟义的博文中提到,8月1号风格是一种技巧和手法,算艺术创作,但没有艺术价值。同样的,这句话亦会引起错误的联想,我相信他的意思是,所有风格都是一种技巧或手法,风格本身并没有艺术价值,而赋予风格价值的,是如何善用一些独特的技巧和手法,表现个人的艺术观。所有的风格、所有的技巧和手法,若单一的存在,其实都没有意义,必须结合创作者的心思和构想,才能令作品拥有灵魂。所有的创作手法都没有艺术价值,所有的创作手法,同样的也拥有其深沉的艺术价值。而我们常常就会迷失在这些强烈的矛盾中。 追求艺术的过程,最容易让人迷失本性。 我从来不掩饰自己小说中的人物“里高”是以我作为模板,也是我刻画最深的一个人。里高是一个性格上充满缺陷的人物,高傲而自信,喜欢高高在上的虚荣感。他不是一个坏人,只是强烈的自卑感,让他无法放下自尊心,被人一步一步摆布踏上不归路。他骄傲,但寂寞。 曾经在一次讨论中,说到艺术家的孤傲。艺术家的凋零,源自他们极端自我的个性,往往必须承受社会最不堪的压抑。智慧乃万物之灵之本能,差异了人类与其他动物之分,我们是最懂得自我保护自我欺骗的动物,艺术家尤其最不堪。 我想成为真正的艺术家,可惜越接近艺术,艺术因此变得更遥远。相信是人性吧,爬得越高,越会选择性的筛选想得到的资讯,渐渐成为一个孤傲不群的怪人。当我听到越来越多的赞美,就越来越不想听见反对的声音,而那些刺耳的声音,往往就是最关心自己的人,也因为知道那些是最关心自己的人,而使声音变得额外刺耳。 这一段日子都在聆听。聆听家人的劝告、聆听朋友的忠言、聆听外人的意见、聆听世界的变化、聆听黑暗的自己、聆听艺术的呼唤。在我还能够聆听的时候。 也许有一天,我会得到全世界,却失去了自己。

《自由》

世界那么大,我只是喜欢跳舞罢了。

叛逆。

欲望是啃噬良心的魔兽,那巨大的恐惧,滋养着晦暗血腥的病态快感,仿佛只是为了领略高潮过后的虚无和寂寞。在感觉麻木荒凉以前,在世界终结末日以前,在失去尘埃落定以前,在爱情云散烟消以前,我只是想用仅存的知觉和叛逆的味蕾,细细品茗寂寞那似有还无的苦涩和哀愁。 即使知道结果,依然义无反顾。 ps: 今天小John传授了炒面哲学和口香糖理论给我,似懂非懂,大开眼界是真的。

《Princess's Whisper》

再过不久,两位美丽的公主就要出国了,去寻找她们的未来。希望她们会喜欢这一系列的照片。

Everybody Lies。

(《脱轨》是我目前最满意的系列,讲述的是一个人生命的起伏和变化,并不来自教育、背景和环境,而是来自选择。为了尊重模特儿的私隐,决定不公开她的照片。接下来的几天,事实上每个博文都有一张照片,没有放上来,是因为有些人觉得那已经超越了能够接受的尺度。我并不能否认,还是有许多人觉得没有所谓的艺术,只有伪装艺术的色情。这一个系列的照片,最大的尺度就是昨天放的第二张,但是社会的压力已经无法负荷。有时候我在想,这一片土地,是在灌溉文化思想,还是限制了文化思维的发展? 当然,《脱轨》这个作品的艺术性质不高,但是我觉得至少在“美色”的处理上,“美”远远超越了“色”,所以才会非常感慨,非常舍不得这个作品对我本身提升的价值。如果有机会,我会拍另一个系列替代目前的Artwork,但是想法还是会先写出来。) 我们都习惯寻找撒谎的证据,而忽略撒谎的原因才是问题的源头。 PS: “Everybody lies”原本是美国电视剧《House MD》的tagline,后来改成“Genius has Side Effect”。 《CSILV》是我最爱看的电视剧,只因我是标准的推理迷,喜欢和剧中人物一起推敲事件的发展经过。男主角Grissom(他在第九季中途退出CSI了)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Human Lies,Evidence Doesn't”。我们的教育系统,一直教导我们不要说谎,所以下意识地认为撒谎是要不得的行为,可是我们对自己撒下最多的谎言,却拼命寻找别人撒谎的证据。 《House MD》虽以医学为主,可是骨子里偏偏隐藏了推理的元素。最后的恍然大悟,往往是因为揭穿了病人的谎言,而窥探真正的病因起源。就因为每个人都撒谎,所以有没有撒谎变得不是太重要。解决问题,必须知道为什么撒谎。

偏离。

在生命的列车轨道中,某一个交叉点,一个错误的决定、一个命运的拨弄、一个随机的际遇、一个思维的转变、一个瞬间的凌乱,都可以将人生脱轨。 我们不断矫正生活的轨道,却从来不曾省思偏离的方向也许会迷失在荒芜之中,也许有着更璀璨的光景.

><"

雪特!第一次觉得摄影有压力。 还没拍就压力。明天要加油了。

我一直十分疑惑。

我一直十分疑惑,感觉是否是真的。 一个作品的好坏美丑,是基于什么作为标准。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感觉,又是以什么作为凭据? 有人说爱情是假的。如果爱情是假的,但是过程中产生的的喜悦感却是真的,为什么人还是会用尽一切力气去爱一个永远不会爱上自己的人,而令自己在过程中承受着比地狱更难堪的折磨? 有人说艺术是美。如果艺术是美,为何在创作的过程,让自我的心灵坠入黑暗的深渊,挖掘社会和人性最污秽不堪的一面,彻底赤裸裸地迷失在那片从来不曾碰触过的阴暗? 我一直十分疑惑,感觉是否是假的。

铺陈无理的好电影。

看这部电影没带太多希望,结果让人惊艳。 自从《无间道》之后,港产电影几乎没落了,就连许多和中国大陆合资的大制作电影,《投名状》、《赤壁》、《新宿事件》等等,我都觉得惨不忍睹,不是拍得不好,而是太刻意追求艺术、视觉和排场,包装成给外国人(或中国人)看的四不象电影。近期内只有杜琪峰的电影系列依然保留港片的影子,翻拍好莱坞《Cellular》的《保持通话》青出于蓝之外,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可以成为经典的港产电影了。我没忘记《叶问》,《叶问》的武打动作很棒,但是剧情一般。 我一直很喜欢刘青云,认真做事少绯闻,虽然拍片不算多,但是印象深刻(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暗战》)。刘青云的演技越来越内敛,可惜在这部剧的发挥不多,因为必须照顾其他两位型男,吴彦祖和古天乐。古天乐是演技进步得最快的香港明星之一,吴彦祖虽非演技派,表现可圈可点,三个人加在一起,的确是新鲜的火花。 老实说,这部电影的剧本写得并不怎样,剧情略嫌老土松散,铺陈也显凌乱不继,可是导演依然有板有眼的掌控了电影的节奏感,不会然人觉得沉闷罗嗦。《窃听风云》沿用了《无间道》的人性冲突为电影主线,舍弃香港一贯以动作为主导的警匪风格,相信是一件好事,打破一般港产片只会动作的迷思。我很喜欢电影呈现的压抑和张力,也喜欢每个配角的角色,可惜张静初是个大花瓶(基本上,剧中女角都是花瓶)。 喜欢《无间道》的朋友,这部电影值得一看。别对所谓的人性冲突要求太高,港片的剧本和好莱坞始终有一段距离,有点浅,不过已经很难得了。 另外,《G.I.Jeo》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部超大制作费的B级港产电影,一如我看《赤壁》一样,导演在随便乱花钱。

真好。

选找自己的方向。 不是别人觉得我应该前往的方向,而是自己心中那一片属于自己的地方。 每一次拿起相机,依然有新鲜的感觉。真好。 摄影展的系列开始开拍,心中的确有期待,虽然还是有眼高手低的无力感,至少我们跨出第一步了。终点在那里是什么不重要,第一步,永远是最重要的。 接下来,希望有更多的想法。

原来你并不冷漠无情,而我却信以为真。

渐渐的,当我开始明白什么是对错时,我变得更加迷惘。 是我不应该,不应该扎破那彼此之间的神秘感,揭露那些伤痕累累的过去。不为什么,只是豁然明白刻意乐观坚强的背后,你其实隐藏了最紧绷脆弱的线条;在伪装潇洒豁达的面具之下,掩饰着即将崩溃的情感堤防。那一些澎湃汹涌的情绪,既是不可逾越的禁忌,也是一触即发的瞬间决堤。 原来你并不冷漠无情,而我却信以为真。

神,也是人。

愤怒。

05传来一个网址,看了非常愤怒,那就是马来西亚公务员的真面目。的确是。接触过的人都会知道,那就是他们一贯的语气和用词,身为纳税人的我们,连基本的公民权利都没有。 我比较好奇的是,那段影片,是如何流传出来的? 自从报馆朋友透露许多内幕消息后,我对政治越来越反感。无论执政或反对党,我始终抱着天下乌鸦一般黑的态度。 今天看了《窃听风云》,是一部剧力十足的港产电影,非常好看(我会写观后感)。里头的慈善家,让我想起马来西亚的政治家。 面具背后,他们是谁?

三只海龟!

还有很多照片要处理。雪特! 今天决定不拿相机出门了!

崇正之夜

最近流行lomo,也来几张试试看。话说回来,我的照片一向有点lomo,哈哈。 坐在最后第二排,所以拍得不多,请到我的 facebook 看吧。

感觉是假的,择偶条件也是。

对不起各位,伟义的系列可能要迟一些才能整理出来。这几天跑了好多地方,发现沙巴的确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虽然没有什么壮观的建筑物,大自然的景色已经可以拍摄出很多不同的感觉。希望下次的拍摄,真的可以拉对到处行走。 爱情和需求之间并没有显著的关系,所以“你并不是我的那杯茶”只是一个借口。陷入爱情之前,没有人知道自己要什么,却给自己套上一些似是而非的择偶条件,然后在选择之后,非常莫名其妙的说不懂为什么会爱上一个这样的人。 再然后,开始习惯,寻找那人的身上的优点加以合理化,变成了自己新的择偶条件,周而复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