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2010的博文

《禁烟区》

这些,说的是心情。

如果你活着,总有一天会死的;如果你死了,就永远活着了。

姜文搭配葛优,应该不会让人失望,倒是周润发有点格格不入。 预告片中,姜文开了一枪,旁人说:没打中。姜文很淡定的回答:让子弹飞一会儿。 就那句台词,让我的心折服了。 期待中。

一辈子的纠结。

管启源在自己的面书上说:有梦想不是大完的。 很奇怪人总是以为自己怀才不遇,却鲜少认为自己能力不足,越年轻的越是如此。 是的。所有成功了的人都跟你说同样的话,人要有梦想,要肯努力,要懂得去实践,你就会迈向成功。事实是,真正成功的人很少很少,同样有梦想,肯努力,懂得实践的人,失败比成功的几率更高。市场上有那么多本教人如何致富的教科书,买的人很多,读的人很多,去实践的人也不少,如果每个实践的人都能致富,谁还是穷人呢? 成功没有一定的模式,时代的改变、地理的位置、文化的不同、背景的差异,都会影响成功的模式,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是不断提升自己,增加自己成功的可能性。 有人说,我不会像我父母亲教育我那样教育我的子女,而我可以向你保证,没有人会想像上一代教育我们那样教育自己的子女。因为我们是属于不同时代的人,大环境的改变使得我们接收到比上一代更多的知识,形成了今天的我们,我们所认为的成功模式,在二十年后,在我们的子女眼里,又是另一种过时的看法,而我们会依然坚持我们的模式,就像我们父母坚持他们的教育模式是对的一样。 人始终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偏执狂的欲望和悲剧。

我一直很喜欢Natalie Portman,从她剃光头饰演《V for Vendetta》开始,我就一直留意她的消息。《黑天鹅》是她最新的作品,也是一部我相当期待的电影。 我没看过导演Darren Aronofsky执导过的其他电影,有时间一定会找来看看,单凭这部《黑天鹅》,已经看得出他是一位才华洋溢的人才。 序幕是一个超级长镜,很刻意的将Natalie Portman苦练一年的芭蕾展示给大家看,也消除了我之前的疑虑,因为她毕竟不是跳舞的人,要饰演一位芭蕾舞者,没有功架是很难说服观众的。 电影的故事并不复杂,主要是讲述《天鹅湖》的故事,女主角为了争取及保护首席舞者的地位,逐渐发掘自己内心黑暗的一面。是什么能够让一个人能够有如此巨大的变化,就是电影要说的主题。内容我不想透露太多,Natalie 在戏中牺牲也很大,里面充斥了无可避免的性暗示,和剧情的发展相辅相成,性感(应该是更感性)而不色情。 导演很喜欢用长镜,因为长镜有一个好处,会一直揪着你紧绷的心情,不让观众有纾解释放的机会。长镜的坏处就是没有切面,演员需要有很好的演技,从窃喜到狂哭,都要一直演下去。 当天才导演遇见天才演员,身为观众的我们,才能观赏到一部好电影。

Wake me up, if I fall。

自己还蛮喜欢的一个系列。

傲游宇宙的思想哲学。

用两天的时间,才看完《2001太空漫游》,不是因为电影很长(虽然也超过两个小时),而是太闷太拖沓了,我总是在中途不知不觉中睡着了。 1968年的经典科幻,我现在才看,意外的是,那竟然是我所看到最具有想象力,最震撼的科幻电影,它让《星球大战》(Star Wars)系列看起来像卡通片一样。 如果你想看,请有心理准备,开始只有音乐,然后是五分钟全黑的画面,黑幕过后,有点像纪录片,大概20分钟。请耐心看完这20分钟,因为那是全片的精髓,里头有我一辈子以来所看过最震惊的画面,是整个人类的进化史。 接下来,《蓝色多瑙河》的配乐响起,电影情节也跟着开始。 带着你漫游这个宇宙。

做贼的喊捉贼。

一个人的内心如何,可以从他的说话看出来。 如果你处处提防着别人,对别人充满了怀疑,怀疑他人的动机,怀疑他人的好意,怀疑他人的善良,那么,你自己其实就是这样的人。因为自己如此想,才会觉得别人也这么想。 不是每个人都如此。 这是说给我自己听的。

现在依然如此。

冬至,应该是一个好日子,一个人在外,难免就一个人。 从小对这个节日没什么热忱,觉得汤圆并不好吃,更抹杀了我对这个日子的一点点好感。 祝大家冬至快乐。

燃烧。

刘国成,是一个站在聚光灯地下的人。 仿佛世界只剩下一个人的时候,才能燃烧自己。

所以我不想明白。

Nicole真的真的很好拍,可惜我没有时间拍,因为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录影。 我拍过很多女生,而其中某一群人和另外一群人心中似乎有芥蒂,不必问,因为我从面子书上的观察,很容易看出一些人的行为,心态和思想。 其实我不在乎谁比谁虚荣,谁比谁骄傲,谁比谁滥交,谁又比谁虚假,我的责任不是发掘她们的人性,而是做好我的那部分。 女人,很难明白。我知道。所以我不想明白。

=="

今天原本想拍一个比较开心的系列,哪知道天不作美,下起一场雨,拖到差不多五点才开拍,地方也不尽理想,结果只有这张才是我想要的画面。

披着科幻外衣的魔法世界。

对这部电影的期待蛮高,结果失望也越多。 开始的二十分钟,是电影的高潮,就算没看过第一集,也很享受其中紧凑新鲜离奇的虚拟情节,作为一部被人极力推崇的科幻电影,的确让我看到了它的诚意。我尤其喜欢音乐的部分,很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然后,就每况愈下。 我先看到《Matrix》的影子,高科技的慢动作,紧接下来是《The Fifth Element》的搞怪角色,还有《Star Wars》的飞机追逐,而且还是次一个档的。 可能我是写科幻小说的人,我对离奇事件的接受程度真的比很多人都来得高,我可以接受剧中那些在虚拟世界自动生成的角色,可以接受他们拥有自己的思想,可以接受电脑有主宰真实世界的心态(心态有点怪怪的,应该叫脑态),可以接受人类可能被囚困在虚拟世界,但是你要我接受电脑数据可以跳出来活在现实世界中,那已经不是科幻,而是魔术了。 就连《Nightmare in Elm Street》的Freddy都只有在梦里可以杀人,而电影中的电脑竟然不是选择用智力,而是武力来侵略真实世界,我的妈呀,感觉就好象中国神话里那些活过千年的乌龟石头大树蟑螂蚂蚁宝剑修炼成精,变成人类展开大屠杀。 那不是魔幻是什么?

改变。

人性的改变很微妙。 几乎难以察觉,过了很久很久,蓦然回首发现原来已经面目全非。

爱情。

朋友说,女生的爱情观还是注重感觉比较好,不爱太现实。 我则鼓励女生不要爱上自己的假设,找一个有经济能力的男朋友。 他没有钱,但是他肯努力。 他没有成功,因为他怀才不遇。 他很有才华,以后一定会成功。 这些都是假设,因为未知就是诱惑,也是爱情的元素。女生爱上的,很可能是自己的幻想。 也许爱情就是要有幻想才叫做爱情吧。

我们心中都曾经有过这么一个少年维特。

Fade to Black Life it seems, will fade away Drifting further every day Getting lost within myself Nothing matters no one else I have lost the will to live Simply nothing more to give There is nothing more for me Need the end to set me free Things not what they used to be Missing one inside of me Deathly lost, this Can t be real Cannot stand this hell I feel Emptiness is filling me To the point of agony Growing darkness taking dawn I was me, but now he 's gone No one but me can save myself, but it's too late Now, I can't think, think why I should even try Yesterday seems as though it never existed Death Greets me warm, now I will just say goodbye 怎么样的态度,就有怎么样的人生。一个人的决定,是他的自由。 世界上一天有多少个人自杀,一年又有多少?数以十万百万计。一个年轻人为情轻身,为什么可以得到那么大的回响?因为他长得貌美?还是因为面子书的威力? 悲伤的感染力是如此强大,会让一个人失去理智,下一秒惊醒时,发现自己已经做出了无法挽回的事实。悲伤会变成怨恨,变成堕落,变成一种病态。悲伤,也可以变成一种自我激励的动力。悲伤需要一个出口,大多数的人都会将之变成仇恨,以报复的心态面对现实,转换成压抑的愤怒。有一些人,尝试改变世界来代替悲伤,有些人,坠入黑暗的深渊,以悲观的态度活在自己的世界。艺术家为自己的作品注入了自己的悲伤,也是一种发泄的管道,吊诡的

小徐过来吗?

1.  昨天星洲日报又刊登了我的访谈,不过我没有太在意,毕竟是旧新闻了。 2.  今天跟朋友讨论了一个有趣的话题,关于one night stand,为什么即将结婚的女生会跟其他男人一夜情呢? 是的,我听过也见过,只是,我不了解。 3.  小徐你到底过不过来嘛? 4.  19 Dec 2010,是一个挑战的日子。

从开始到现在。

Kenny和Vivian终于共结连理,还记得我听到消息的当下那份兴奋的心情,笔墨难形容。 现在依然如此。

最尖锐的讽刺。

世界最大社交网络的创办人,竟然连一个朋友都没有。 《The Social Network》我给满分。 导演David Fincher拍过《Fight Club》、《Seven》、《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等等电影,《The Social Network》可以算是他最新的巅峰之作。

健忘。

昨天晚上辗转难眠,迷迷糊糊的好像是在想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今天早上起身,竟然无法想起是什么。看来我正式步入的记忆衰退期了。 老实说,人像还是我的最爱。

用心经营的反高潮。

昨天和伟义去看了这部电影,比预期中更棒。 我看电影,不是在看电脑画面,也不是在看精彩动作,我只是欣赏电影人那份用心,比起《Unstoppable》的过度浓郁,我更喜欢《the Next Three Days》那沉静中酝酿山雨欲来的张力。虽然不喜欢Russell Crowe,可是他的演技好得没话说,比起Leonardo的七情脸上,Russell Crowe恰到好处的演绎层次更高。 导演处理某些画面很到位,解释只是累赘,一个简单的画面,一个写意的眼神,举手投足更胜千言万语。 强力推荐。

有罪还是无罪?

法律有两种,一种是先定罪,然后用尽办法啦证明无罪;一种是先假设无罪,然后用证据证人动机来证明有罪。 上帝是先判所有人有罪,一定要通过宗教的道路来洗脱罪恶;佛陀假设所有人的内心都有一块纯净的区域,教导人回头是岸,不一定要遁入空门。 站在人道主义上,我们都宁愿自己在法律面前先假设无罪,这是人之常情。 在爱情面前呢? 我们是先假设有?还是没有? 我们常常先假设自己很伟大,然后用伟大的态度解释自己的种种行为。有或没有,都是自私的假设。

睡觉以外的事。

忽然想到,在生命之中,什么事情占据了我绝大部分的时间?扣除睡觉,其他的时间我都在做什么? 我不是一个享乐主义者,更不是一个投机者,认真想了很久,觉得我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重复一个动作,就是吸收知识。看书、上网、电影、音乐,无论我在做什么,永远只有一个出发点,就是寻找记忆以外的知识。 是的,我贪新厌旧,掌握了一种技巧,很快就会厌倦,要尝试新的东西,虽然都是在同一个领域打转,方法却不尽相同。 知识的吸收有几个步骤和阶段: 第一,是按部就班。初学者最大的错误,就是喜欢三级跳,连基础都没有,就要尝试最难的知识和技巧。世界上的天才万中无一,大多数的人都很平凡。 第二,自我满足。当自己的能力达到一个地步,甚至超越了所有的同辈,就会选择停滞不前。 第三,封锁自我。成功的模式,会让我们固步自封,怯于涉险。

陌生的自己。

好久好久没有更新自己的博客,看着看着竟然有点陌生。 我偶尔会有一种奇怪的想法,就是觉得自己很陌生,那种陌生的感觉,会衍生到平常生活之中,然后问自己,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学会悲伤并不是一件坏事。刚才在Zemotion的博客中看到了她娓娓道来的童年故事,可以从她的叙述中感觉到她的恐惧的愤怒,也可以感觉到她的悲伤。 一个人最内心最深刻的情绪,就是作品中的灵魂。 而灵魂,是无法捏造的。

不完美的道德价值观。

我已经忘记是那一集《House MD》有提到关于脑部控制道德审判的区域,却让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个人的道德观并不局限于教育,也和个人的脑部结构有关联,若那一块区域受损,道德价值观也会不同。 好人与否,是天生还是后天的影响? 如何判断道德,其实和年龄及学识的成长有关。每个年龄阶段的人都会认为自己是对的,因为脑部RTPJ内的活动是他们认为自己是对的,而事实是,这个世界上的对错是非远比想象中更为复杂,所以才有法律的出现来制定犯罪。法律是公正的,却不一定符合对错的标准,更何况执行法律的也是人。 当人的道德底线被挑战时,就会启动防卫系统,否定他人的道德价值观,这种现象,最常发生在年轻人身上。

“希望”。

今天在面书上看到Pete Teo的TEDxKL演讲,感触蛮深的。 身为一个马来西亚人,我觉得他是一位很伟大的驱动者,默默地带领着一群人,改变我们的思想,灌输正确的观念,如何做一个正确的马来西亚人。 在短片中,他提到了马来西亚人最基本的责任,也是他演说的主题,投票,但是,我更有兴趣的是他提出的“希望”这个概念。 Pete Teo的中心思想,就是一个大马,真正的一个大马。他是一个我很尊重的艺术家,因为他不空想,也付诸行动,更改变了好多人的想法。在思想程度上,他比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更胜一筹,尽管他的作品并不符合严格的艺术结构。 艺术家是改变思想的人,无论是改变社会的结构,政治的理念,传统的束缚,还是最简单最个人的自由的意识,我们浸淫在艺术的领域里,无非是要用艺术的感染力,将我们的中心思想渲染给大众。 我们可以选择失望,也可以选择希望;我们可以选择谴责,也可以选择建设。 我们都是前者。

融合。

今天在家里连续看了世界顶尖的摄影师的作品,脑袋有点承受不了,应该是乱了吧。 至今依然无法定义一张照片的好坏,那是多么恐怖的事情呀。到底什么是张力,什么是构图,什么是色调,什么是光影,我真的需要时间去消化。 以现今的摄影科技,要拍到一张很美的照片已经不是一张难事,如果是这样,也太小看摄影了。不是吗? 我总是这样提醒自己。

不需要认同,也不需要解释。

面书真的是一个魔鬼。上个星期和阿伤吃饭时提到面书的诱惑,决定和他对调面书角色,我不上面书,轮到他每天上载照片,结果他只是一天就打回原形,我则也耐不住三天,就要窥探面书的动静。 阿伤是一个享乐主义者,崇尚自由,最接近他的星座应该是射手座,可是他偏偏不是(也许是,因为他显示出来的生日也许是错误的)。我们是完全两个世界的人,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截然不同的人生观,在心灵某处,我们却有着极其相似的契合。 像我们对艺术的观点,像我们对自由的定义,像我们对叛逆的理念,无需太多解释的就能捉到彼此的想法。 像我们常常会做出一些事,不需要大家认同,想做就做,不需要向大家解释。

继续探索那瞬间即逝的故事。

忽然迷上街拍。街拍的乐趣就是无法策划,而是要运用你的知识和对事物的敏锐度捕捉那一瞬间。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故事,最难的是,如何在一个画面中说出我想要说的那一段。

堕落,是我的选择。

这是一部完整的电影,一共分成九个段落。 《搭错车》,好多好多年前的电影,依然好喜欢。 曾经在博客中描述过父亲和我的感情,这里不赘,有兴趣的去找找一篇‘我们之间有一个宇宙’之类的文章。我知道亲情的可贵,也珍惜亲情。第一次看《搭错车》,感触没那么深,当时年纪尚幼,那里懂得电影的内涵,看过就算。第二次是看电视重播,那时已经上中学,也是父亲开始酗酒嗜赌的巅峰期,我哭得稀里哗啦的,长时间按奈住的情绪,一股脑儿宣泄而出,心底好过许多,对父亲的怨念也缓和了。当时我开始明白,压抑着的情绪会扭曲人的思想,有时候必须通过一些管道发泄,内心的黑暗才不会悄然滋长然后吞噬自己。 生长在扭曲的家庭,就会有扭曲的思维;扭曲的思维,就会有扭曲的人生,不要埋怨家庭和社会的不公平,选择是自己的。有些人会因为扭曲的思想,而将自己的所做所为归罪于扭曲的家庭;有些人则运用在扭曲家庭中磨练出来的敏锐思绪,成就一番事业。是的,那些都是畸形的思维方式,可是人生却南辕北辙,命运永远掌握在自己手里。所以我不相信上帝。 如果你问我最可悲是什么,我会回答是相信命运,将命运掌握在别人手里。求神拜佛又怎样?选择永远是自己的,不是上天的安排,不是命运的安排。当然,有时候就算做出最妥善的安排最睿智的选择,我们依然深陷泥沼无法自拔,你可以选择相信那是命运,但我会选择思考如何重生。两者都有可能改变人生,最重要的是,要自己先改变。 堕落,是我的选择,并非天意的考验。 《搭错车》里头都是当年耳熟能详的歌曲,《一样的月光》、《酒干倘卖无》、《请跟我来》等等,陪我度过了我的童年和少年。 心情不好时,就会找一些电影来看,一些我看了会哭的电影。 哭了,就好。

所谓的教育。

先看下面这个短片,分五个段落。 这就是教育。 然后再看下面这个链接。 教書七年來始終不變卻不能說的真心話 教育很感人,好的老师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因为教育是教和育,教的不只是课业上的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如何用正确的思维观看世界。 身边有许多人,连自己家庭的人际关系都一塌糊涂,却要教导别人如何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有些人结了婚依然拈花惹草,见到女生就甜言蜜语的说些肉麻的情话,却要教导别人如何谈恋爱。我是一个道德价值观算是非常前卫的人,却不能忍受这些误导青年思维的思想,就像我无法忍受时下年轻人阅读的所谓的‘言情小说’。无论你们的话多么的有建设性,对不起我不想听,因为你们不配。 我知道我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因为我的人生价值观不一样。 我知道我不是一个好情人,因为我不懂得恋爱。 我知道我无法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因为我喜欢多姿多彩,无法适应过于平静的生活。 是的。那是我仅有的人生,我必须去掌控。

我的缪斯女神,请让我爱上一个人吧。

浑浑噩噩地过日子,心情平静得可怕,丝毫荡不开涟漪,伟义说得对,我好像看开了。 哀莫大于心死,心死了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我不喜欢这种感觉。就算没有值得兴高采烈的欢悦,我也宁愿有撕心裂肺的痛楚,因为那些都是活着的证据。没有感觉就没有排山倒海的创作力量,对一个创作人而言,就像没有了生命的气息。 我的缪斯女神,请让我爱上一个人吧,让我舍得以生命的全部付出。人生到某个阶段,对虚虚实实的爱情看得透了,潜意识一旦察觉异样,就会启动自我防卫系统封锁自己的情感。 《V for Vendetta》中有一幕是女主角读Valerie留下的信笺,里头提到了一个人内心最后一寸的自己。 “ Our integrity sells for so little, but it is all we really have. It is the very last inch of us, but within that inch, we are free. I shall die here. Every inch of me shall perish. Every inch, but one. An Inch, it is small and it is fragile, but it is the only thing the world worth having. We must never lose it or give it away. We must never let them take it from us. ” 我也有那最后一寸的自己,我一直在寻找,寻找那个能够让我自愿献出最后一寸自己的女生。

再不成功我就不鸟你。

思考思考思考。 要写些什么呢?自写自爽,随便写些什么都可以。写给大众看,就会有压力。什么题材什么文笔什么心情什么类型,都大伤脑经。我的知识很杂,都不深入,要写一篇让人信服的文章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再不成功我就不鸟你。鸟这个字可以用得那么理直气壮,我可心虚得很。

卑鄙就卑鄙吧。

误会常常发生。 曾经有一个朋友被很多女生喜欢,而他总是以一句‘误会’来推搪,说他从来没有表示过什么,只是那些女生误解了他的意思。由于和他是好朋友,我一直不以为意,责备他一只手掌拍不响,如果不是他在言行举止上有逾越的行为,女生也不会‘误会’他的用意。 后来我才发现这是一种个性,拥有这种凡事不认真个性,可是对女生特别献殷勤的男生,其实最富有吸引力。因为他的不认真,女生的心理防备就没有那么强,加上伶牙俐齿,虽从来没有表示爱慕,口头上老爱耍嘴皮,行为上却百般呵护,那若即若离的感觉,很容易让女生产生所谓的‘好感’(爱情不是盲目的,好感大多数时候都是在自欺欺人)。 那是一种手段,看来我不可以再自命清高,卑鄙就卑鄙吧。

生活就是艺术。

艺术就是探讨生活,将生活那些微不足道的情绪和感觉运用艺术的技巧放大。 拍了接近两年的人像,才渐渐明白什么是人像照。

多管闲事的人总是特别多。

最近多管闲事的人特别多。这是我不太理解的心态,因为我基本上对其他人的事都不感冒。读“书”读多了,眼角扫过,就知道发生什么事。 摄影是一个学习过程,是不是应该从摄影的心得学起呢?为什么还是很多人认为我有很好的相机、很好的镜头、很好的Photoshop技术,而不是想知道我是如何去思考?工具是死的,人才是活的。

关于爱情一些莫名其妙的领悟。

1.  几乎每个人男人在追求的阶段都是100%的好男人,所以那些什么好男人的标准之类的东西都是废话。 2.  能够做到100%的好男人,就算是在追求阶段也好,总好过只在追求阶段做到50%的男人。 3.  男人只做到50%,通常是因为他不够爱那位女生,或者,他将另一半给了心中的另外一个人。 4.  可惜,当100%好男人和50%好男人同时追求一个女子,女子通常只会爱上做到50%的男人。 5.  100%好男人标准是女人的阴谋,因为女人不会爱上一个100%标准的好男人。 6.  女人讲求感觉,100%好男人绝对给不到女人她要的感觉。 7.  所谓的感觉,就是适度的‘危险性’,也就是50%好男人失落的那另一半50%。 8.  失落的另一半,是女人的幻想,也是最令人心动的好奇心,却被女人误以为是感觉。 9.  对女人而言,恋爱的冲动就是想用尽一切去填满那失落的另一半。 10. 爱情不是盲目的,只是我们选择我们想看到的事实。 11. 男人选择相信自己追求的女人是世界上最好的。 12. 追求中的男人以沙文主义为女人辩论,忘记了她原来和别人一样,同样的无知、幼稚、不可理喻、唠叨。 13. 一段成熟的爱情在婚姻之前必须经过三个阶段:追求期、热恋期和保鲜期。 14. 少了其中一个阶段,或者不想要其中一个阶段,证明双方在心智上并没有真正成熟。 15. 爱情本来就是疯狂的,就像吸毒,都是满足自己的私欲。 16. 别以为自己很伟大,所有的伟大,无私的奉献和付出,都是满足自己的私欲。 17. 爱情里没有伟大的人,只有能够割舍的人才伟大,就像吸毒,牺牲了所有只为吸毒,都不是伟大的人,只有戒得了毒的人才伟大。 18. 我不伟大。

命运呀命运,几时才能够转运?

好久好久没有上photoradar了,我的运气可以好转了吗?

世界很公平。

世界是很公平的,因为它待每个人都不公平。 虽然不期望别人对自己公平,可是面对着不公平的待遇时,依然会伤心难过。 也许,我还是个人,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吧。

美丽的小天使。

人品好,受欢迎程度也高,无关相貌。 我的照片第一次有超过100个人喜欢,其实和我的摄影技术无关,而是她真的很受欢迎。

还好不是吴宇森。

原本以为《剑雨》是吴宇森导演的电影,好几个朋友约我去看都没答应,鉴于我对《赤壁》的彻底失望,吴导演砸钱拍烂片的印象留给我的后遗症太深,伟义约看戏时我的确是抱着过时间的心态来看这部电影的。字幕开始,发现原来只是借吴宇森的大名,实则由苏照彬导演,顿时心中燃起一点点希望,果然,《剑雨》虽然不是一部绝对不可错过的好电影,至少没让我失望啊。 男主角很面熟,后来果然证实是韩国的郑雨盛,这部电影的铺排很好,编剧应计一功,导演处理场面也不错,只是整体上有点拖沓,人物刻画非常特出,是我喜欢这部电影的主要原因。老实说,剧情的发展旧瓶新装,略嫌老套,胜在武打场面精妙、场面氛围萧杀很有张力。故事很长,衔接部分不够严谨,但每段剧情都有一个小高潮,冷场的时间不长,加上前后呼应,是个非常完整的故事。 近年来中国投资了很多大制作,金钱大批大批的砸下来,动用越来越多的人力物力拍一部电影,可是那又怎样?最让人受不了的是刻意效仿好莱坞的3D和电脑特效,技不如人没关系,可是何必要献丑呢?《狄仁杰》就是一部献丑的电影,摆明是中国人自卑然后“怕输”的心理,看了为东方的水准摇头兴叹呀。《剑雨》也有不少电脑特效,但导演至少懂得藏掘,电脑特效都只用在一些比较不相干的事物上,不太明显,我觉得这才是最聪明的做法。

伤脑筋呀伤脑筋。

一直在做宣传,好像并没有什么效果。真是伤脑筋啊。==|||

电影也可以这样拍。

走进电影院之前,已经大概知道是什么样的电影,序幕时还很担心,因为是我从来没有看过的电影公司和制作,看了三十分钟,原来我的担心是多余的。 一个人,一个狭窄的空间,一把手电筒,一枚打火机,一台电话,一条蛇,两支荧光棒,一把刀子,就是整部戏的道具和演员。如何在90分钟内不断给人惊喜不断让人坐立不安,是很考功力的一件事。导演、编辑和演员都交足十分功课,比之随便篡改历史滥用资金的狄仁杰好看不知几十万倍。这部电影一定打破了一个世界记录,用最少演员和最小的空间来完成一个故事。 这部电影不能说太多,毕竟它的故事简单,但是剧情足够让你呆在戏院中一个半小时不会觉得沉闷。 没有特效没有大场面,相信不喜欢的人还是很多。

生命可以感性却不能灰暗。

成熟的文字技巧,是经年累月的用功,好一段时间没有真正写字,文字明显退步了许多。既然想制作一本文字摄影辑,文字功力当然少不来哦,所以从现在开始又要沉醉在文字的呼吸之中。 有些人在失意时陨落,有些人在得意时迷失,我呢?必须无时无刻保持清醒。我不抗拒失意,因为它赋予我强大的创作能量,作品之中注入的趾高气扬或落寞无奈都是失控的意兴阑珊。 读书会让人厌倦生命,尤其大量的阅读文学作品,好一段日子没有触碰书籍,渐渐也开朗起来。我不晓得是不是好事,但我很享受这种写意。生命可以感性却不能灰暗,我想我变了。 今天是妈妈生日,祝您生日快乐。

黑白照。

电话的两端,两个人有点陌生的寒暄,当时的暧昧已不复在。 我的生活变成黑白,你的世界依然色彩斑斓。

文字摄影辑。

六月的时候,已经打算出一本摄影册,一本图文并茂的文字摄影辑,一本能够感动自己的文字摄影辑。 无奈变数太多,摄影辑比预计的困难许多,尤其要加入文字,简直是我的死穴。文字要感动别人容易,要感动自己,却需要付出很多很多真实的情感。无可否认的,想要完成我的心愿,需要的并不是照片和文笔,而是自己那一颗受伤的心。 让我受伤的人呐,又怎么会让我拍摄呢? 最近很多人都在面子书上问我好多问题,名列榜首的理所当然是你用什么机,紧接在后的就是教我摄影。 我不是摄影高手,技术层面的成熟度依然不足,要教导别人还太早,最多也只能够告诉他们我的经验如何累积,要注意一些什么事项等等。那些人之中,有几个让我特别反感,他们的意图很明显,主要不是摄影,而是想要借用摄影来邀约女生。 我呸!

年年有鱼。

好想今年快点过去。

繁华与否都一样。

三天走了接近一半的沙巴,也去了一块属于文明遗忘的土地。 那些自给自足的人民,没有电饭煲没有自来水,用近乎原始的方法烧柴煮饭,看了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我并不觉得他们落后,相对其他国家,亚庇市也算是一个非常落后的城市,让我有感触的是那些掺杂在浓郁人情味之中的人性。 人性,无论在什么地方,繁华与否,都一样。

最少照片的一次。

天不作美,下大雨。

我的屁股不见了。

整理及修改一千张照片的结果,就是感觉不到自己的屁股在那里。

聆听者的悲哀。

朋友说我是很好的聆听者,因为我不会说话,我很纳闷那句话是褒是贬,感觉好象是永远没有女朋友的诅咒,再这样下去,我要守寡了。 是的。在女生面前,尤其是在自己喜欢的女生面前,我总是不知道说些什么。习惯就好。不过,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应该要学口花花才对。有人说我很严肃,就算在msn或者面子书chatroom里也一样,我几时严肃啦拜托。还好自己已经练就一身见风转舵的本领,说不下去就不强求。 PhotoRadar的入选成绩就要公布了,看来今年我还是没希望。期待明年吧。呵呵。Portrait,landscape,fashion这几样重头戏的对手好强,照片好得没话说,输得心服口服,只能奢望一些附属分类有所斩获,可惜一样没有下文,剩下Creative Vision还没真正公布,怕也没有机会了。曾经希望至少有入选的机会,失望真的有一点啦。 好!明年再接再厉!哈哈。

D90的尽头。

D90的像素可以细到什么程度? 最后一张已经是尽头了。技术上来说,无论是光暗的掌控,颜色的资料还是像素的细节,都是我的尽头。

最近。

最近总是被人问同样一个问题。还是选择缄默比较好。 最近的科技越来越发达,美的照片越来越多。 最近都在拍人像,渐渐稳定了,感觉上对照片的掌控越来越顺心应手。 最近生命中几个很重要的人都在闹分手。闹分手并没有那么悲哀,像我这样,连分手的机会都没有。 最近思考的东西很多,多得我不知道要从那里开始。

hmmmmm.........。

空穴来风必有因。

Dylan Jack Vs Simon King。

看了《狄仁杰》,原来第一个有英文名的中国人不是西门庆(Simon King),狄仁杰(Dylan Jack)也算得上是一个。呵呵。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问我同样的问题:你用什么相机什么镜头? 相机和镜头真的并不如我们想象重要。虽然这个阶段的我来说,非常非常非常重要。

赶工。

今晚要赶工。明天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