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奇人5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是别人眼中的奇人或怪人,包括你和我。我遇见的奇人可能比你们少,只是我发现的奇人却会比普通人多,多观察,然后思考,就会发现生命中的美。

有一位专业摄影师常常说:摄影艺术,是为了发现美丽,留住那一瞬间。我不敢苟同,或许,我不是摄影师的关系。所谓的美丽,是因为一张照片的曝光、白平衡、 色调、构图、后制达到了众人“美”的定义?还是很单纯的将自己心情的“美”停在照片画面的瞬间?我不认同的,是他将他所谓的摄影,称为一种艺术。我认为,他的摄影只是工作。

摄影界很流行一句话:重要的不是你的器材,而是器材后面的脑袋。个人觉得,如果要称摄影为艺术,那么就不只是器材后面的脑袋,更重要的是影响脑袋思考的“心”。

舞神去吉隆坡之前,会常常与我和05聊到艺术的真谛。我们三个臭皮匠,不敢妄自菲薄自称已经踏入艺术的门槛,事实上我们对艺术的看法都有一定的分歧,至今还不知道谁对谁错。这只是我个人想法。我认为摄影艺术,是在捕捉摄影者想要表达的“心情”,而不是被摄影的人物或物体所要传达的感觉。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要掌握熟练的摄影技巧,才能随心所欲的呈现出摄影师赤裸裸的内心世界。我曾经认为艺术是心灵的感受,无法具体化、系统化的传达,《艺术创造论》这本书却改变了我一些想法。不管再怎么晦涩艰难的艺术观,如果无法解释,就等于是在说伟大空话(《奸的好人系列中》称此说话方式为浪漫废话)。所以我尝试用我的理解方式来诠释我的论点。

我和舞神的分歧是在lomo摄影方面。舞神认为,lomo是一种摄影艺术,我则认为lomo是摄影艺术的一种呈现方式。Lomo实际上降低了摄影艺术的难度水平,一如傻瓜相机降低了摄影技巧的难度水平一样。我始终认为艺术照片是摄影师想要传达给观众的讯息,未经过思考摄下的画面,也的确是一种很有想法的艺术观点,因为那可能是摄影师想要表达的一种随性和放逐,但只是限于第一次,或者,第一个使用这种方法的人。如果第二个人再度使用同样的方法,去呈现一些未经思考的照片,那么它所要表达的又是什么?对我来说,他并没有想法,最多也只是抄袭。但是。但是如果他只是利用了同样的呈现方式(lomo),却经过了周详的计划,来呈现他的想法,那么,lomo也可以算是艺术摄影;但是,经过思考的lomo,还是lomo吗?当摄影是一份工作,一张相片的技术性问题就必须掌握得非常精准,否则就侮辱了专业的名词;如果把摄影当成一种艺术,过度曝光、留白、色偏、杂讯、PS等等,都和lomo一样,是艺术的一种呈现方式而已,最主要的,是将摄影师的“心情”具体化,让别人更容易感受到。

CK Wong有一张照片我觉得很不错,就是主题Balance那张。他下标“平衡”,主要可能是因为色彩蓝与青的平衡,也可能是因为构图上的平衡(清晰的羊齿状绿叶和远处模糊浑圆的山形状构成矛盾的平衡),更是画面给人心理上的平衡感(和谐),共分三个层次。或许他并无意为之,却是一种艺术触觉的展现。

艺术的英文是Art,但是Art的意思也包涵了美术。摄影与美术,自有了电子后制后,已经分不开来了。有人说,PS就是电子暗房,那是一种将美术融入摄影的自我合理化心态。照片不再是照片,而可以归类为美术品了。这是很多摄影前辈无法接受的事实。姑且不论对错,让我们更深一层的探讨美术的定义。回归艺术的“初心”,艺术是一个人对美丑的审判,不分是非黑白对错。最基本的审美观,就是艺术的雏形。但艺术仅止于此吗?换个焦点,舞蹈最初的形态是随着韵律摆动肢体,套句舞神曾说过的话,如果只是这样,那么你就太小看舞蹈艺术了。美或丑,是个人心灵的感受,当然属于艺术的一部分,所以沙龙照被统称为艺术照。但是别忘了,丑也是艺术的一部分。美和丑,同样是艺术的工具,用来营造画面的艺术感染力。拍得很美的裸体照,也很容易被人误认为是艺术照,其实并没错,因为“裸体”碰触了人性的禁忌,潜意识的罪恶感和人类原始的欲望交汇的结果,就是比较深沉的思想冲突,造就了艺术的成型。艺术品应该启发的是人性最内心的蠢动和矛盾,美术品则可以只呈现让人如痴如醉的美感。严格来说,拍得美的照片还不能当成是艺术品,除非那是有灵魂的美,不然这世界上早已没有画家这个职业的存在了。如果艺术只需要美,一百分之一秒的快门速度,肯定比三个月的画画时间来得短暂和方便。一幅画,是由线条和色彩组成,画家笔下的每一道线条、每一次的上色,都具有情感和想法,是摄影完全无法取代的优势。我喜欢用梵谷的《向日葵》来解释艺术感染力。梵谷是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作品充斥了他扭曲但真实的情感,三十七岁自杀身亡。《向日葵》是梵谷恶疾缠身时的作品。仔细品茗他的《向日葵》,每一条丰硕的线条,都洋溢着饱满生生不息的顽强生命力,被夸张的扭曲着。画中的主角显然不是那些形态不一的花朵,而是构成图像的色彩和力度,像要宣泄内心的不满以及对世俗不认可的顽抗。我再举一个没有那么抽象的例子,比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这幅画能流芳百世,除了那神秘且牵动人心的微笑,达芬奇更用了朦胧式的奇特作画方式来呈现他的艺术观,无论是背景高矮不一的水平线,或者是人物和背景巧妙的曲线结合,都凸显出这位大师的匠心巨作。

有历史大时代背景的照片,通常比较容易震撼人心,经典照片随手拈来就有小孩和兀鹰,或者越战时期士兵们彷徨无助的脸孔,因为历史本身原本就是充满戏剧和张力的事实。国家地理摄影也是属于另类艺术,摄影师们往往为了一个珍贵的镜头在同一个地点窝藏几个月,照片显示的不只是美洲豹的瞬间爆发力,而是反衬了停搁在四千分之一秒背后的漫长等待。我们也不能忽略小品式的艺术作品,从另一个角度和心情去看同样的事情和物体,发现生命中最细微的美好。一双孤独的球鞋、仿佛听得见笑声的笑容、海阔天空的心情写照、让人雀跃不已的糜烂色彩,都是摄影师的内心投影,无关摄影目标的喜怒哀乐。当一张照片有了摄影师的感情,才会从美术作品升华为艺术作品。我是这样认为。

一张完全没有瑕疵的照片,达到了国际甚至宇宙对照片的最高标准,是什么?

是一张照片。

为了留住美丽的瞬间,为了让别人认同你的理念,为了追求技术上的完美,放弃一切,弄得众叛亲离,独自哀伤,得到的,却是一张又一张美丽但没有灵魂的照片。就只是照片而已。

他是我今天的主角,也是一位奇人。

对号入座的你,是冷血无情的狙击也好,语重心长的劝告也罢,我没有攻击的意思。你可以说我幼稚,因为我是摄影界的未出生儿,以上所说的一切,都是外行人的看法。共勉之。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Here In My Home

相信最近大家都可以从不同管道听见这首歌。我听了这首歌,觉得很感动,也很有感触。 是因为动荡的政治局势吗?还是因为心里一直觉得这一片我们都深爱的土地没有真正承认华人成为“马来西亚人”的感触?又或者是西马人的心态还在下意识地将东马排除在外(到现在还是有西马人这样对我说:我们马来西亚人很少到沙巴砂拉越去,所以不知道沙巴砂拉越和马来西亚有什么不一样)? 当我们唱着这首歌时,意味着我们没有肤色之分,没有信仰之别,也没有区域的不一样。 我们,同样是马来西亚人。同样的深爱着我们的国家。 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到 这里 下载。

继续烦恼。。。

要换一台电脑?还是。。。 这个? 这个? 这个? 不然就这个? 或者这个也不错,:P 鱼与熊掌,所以,继续烦恼。。。

无法预知未来。

看见你五官标准四肢健全,就是父亲最大的欣慰。  从来没有想过生命的形成是如此美妙,那种喜悦是尖锐的,敏感的,内敛的,野马脱缰一般从身体每一个细胞奔腾倾泻,却始终无法以自身的面部表情显露出来。给一个蹩脚的缘由,可以说自己内向,可是真正的原因,或许只是我无法用有限的脸部表情来表达自己对新生命的惊叹和赞美。  或许只是自己不善言辞。  我无法预知未来。  将来你会以怎么样的一个形式和心情来看待这一系列的文字呢?无论你想要平平庸庸过着平淡的生活,还努力不懈地追求一些某种属于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我都希望这些写给未来的文字会带给你一点点启发。  孩子。未来是无法预知的,电影“Interstellar”提到只有爱和地心引力能够超越时空的界限,果真如此,所有情感包括憎恨思念忧愁自卑焦虑也可以穿越时空回到从前吧。地心引力本身是特别的,我们人类所知的物理知识里只有地心引力不受时空的操控,以超越光速的状况存在,每一个质量的密度,都有扭曲时空的能力,当物质密度庞大到一个程度,我们在三维时空内所感受到时空扭曲后的副产品就是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我理性的一面让我不能相信感情能够扭曲时空,就像我不相信上帝的存在,无论我在精神层面上对艺术或宗教有着异常的领悟和认知,却不能苟同那些似是而非的科学理论。  我无法预知未来,现在用一个手掌心便可以举起的你,往后会如何看待自己的周遭?我决定不去干涉你的信仰你的性向你的自由你的未来,那些都是人生很重要很重要的决定,世界充满了太多太多悖论和偏见,当对错黑白越来越模糊,当科技越来越发达,当得到新知识的管道越来越容易,当左翼分子和右派分子的分歧越来越激烈,当感性越来越自私理性越来越自我,唯一能够让自己尽量维持清醒的方法只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这一代比较简单,想要在出类拔萃,就不能趋炎附势,学会自己判断真假得出结论。身为父亲的我,就是因为无法坚持岗位,只能平平庸庸的过了半辈子。无所谓好或不好,快不快乐,而是取决于自己人生的目标和定位。下一代,你们这一代,世界会怎么改变,让我用几十年的生命历练大胆揣测,大概也相差不远。你们会面对更艰巨的挑战,社会会更竞争,真要脱颖而出,就得拥有自己的特点,不是说标新立异,而是让自己更个人化,用自由的思想塑造独特的个性和品位。  为了生活,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