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当一切在绝望之中,唯有信仰长存。


三月二十六日的星洲日报。虽然写过,我加长了。

内容:


《时间回旋》是一部横跨四十亿年,纵跃整个太阳系起始湮灭的科幻文学,罗伯特•查尔斯•威尔森以他感性压抑却平静得近乎冷漠的笔触,用第一人称,从容不迫地娓娓道出三个年轻人在末世浩劫中历经了四十年的友情和爱情。

一直以来,科幻小说就被人套上冰冷坚硬的外衣,带点无情的理性和藐视苍生的逻辑思维,中国当代文学女作家王安忆一语道尽了科幻小说的精髓,好看的科幻小说的特质是必须拥有严格的想象力,看似自相矛盾的论点,正好概括科幻小说本质的尴尬。科幻小说的合理性不在于“事件”可不可能发生,而是“事件”发生后所衍生的连锁性效应能否合乎旁观理性的科学逻辑。时间回旋本身的确存在着物理理论上的瑕疵,被透析膜包围着的地球与永恒的宇宙相比,时间几乎可以说是接近停顿的状态,地球和外太空时间进行的差异或许可以成立,但是太阳系的平衡来自每个星球的相互引力,当地球时间正在缓慢进行当儿,地球如何维持本身在太阳系的轨道,太阳系如何中和变异之后所引发的重力变轴,又或者地球如何抗衡物理学最基本的加速和减速所带来的自然灾害?

撇开“事件”的合理性不说,威尔森在这本书中提出了很多让人叹为观止的科学假设,其中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是火星培育计划和复制体生物科技网络。

只有在那种时间差的情况下,火星计划和复制体网络方有实现的可能。广义来说,地球是火星人的上帝,地球人创造了火星生命,火星的文明发展最后却凌驾在地球文明之上,变成地球毁灭的希望,然后共同携手堪破时间回旋的奥秘。对许多读者来说,那是多么惊人的想象力,远远超过了人们对这本书的期望,而复制体网络的出现,更进一步证明了作者的匠心,人类的生命周期相对恒古的时间,实在太短暂,就算整个文明史也微不足道,智能生命需要延续不只是生命物种,更重要的是在浩瀚的宇宙传承着一个文化和累积智慧。有机生物科技的出现为末世没落的生命带来曙光以及无限的可能性。复制体网络就是最尖端的生物科技,一种可以自我复制、扩散、进化、繁衍的自我繁殖机制,尽管过程缓慢而拖沓,人类或许无法利用有限的资源和文明演化实现漫游宇宙的梦想,复制体网络却可以自由穿梭在宇宙中不断收集数据窥探宇宙的秘密。复制体网络乃一个智能生命的投影,结合了文明最终极的智慧和科技,以另一种形态永远活着,也是生命最佳的生存形态。

写了这么多冷冰冰硬绷绷的学术性观点,实有误导之嫌,这部小说其实非常人性化,有着说不完的惊喜,除了硬科学,还涉及人性、商政、宗教、生活、医学、哲学、伦理,应有尽有,每一页都带给读者不同的震撼。《时间回旋》找到了平衡,宗教与科技的平衡;人性与科幻的平衡;资讯与情节的平衡;真实与虚构的平衡;商业与文学的平衡。小说以倒述交错的时空进行,最简约的故事简介,是描写三个好朋友,泰勒、杰森和黛安的成长故事。

这部小说的简介很难写,无论怎么写,都无法碰触到小说中的核心。这样说并不意味故事结构简单,三言两语便可道尽,只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太零碎,五百多页精彩情节和浓郁情感,短短数千字的文章难于概括完全。

一个夜晚,天上的星星和月亮忽然从人类的肉眼消失了,科学家后来发现地球被一种不知名的假想智能生命封锁在一个保护屏障里,等待太阳燃烧殆尽地球湮灭。以杰森为首的科学家绞尽脑汁猜测外来智能生物的用意,最后终于决定发射单细胞生命到火星组织适合生命居住的新星球。几万年后,地球上的人们发现火星竟然也被另一个时间回旋膜包围,就在绝望之际,男主角之一决定以身试法,设法弄清楚假想智能生命的真正目的。

《时间回旋》其实非常细腻。有两代的恩怨,有科学与宗教的矛盾,有政治与信念的距离,有历经四十年的爱情,有相濡以沫的友情,有异星人和地球人的情谊,有同性的单恋,有成长的故事,有生态的转变,有末世的人性。作者着墨最多的,就是末世浩劫中精确的人性态度。美国作家的同类作品往往弥漫着世界末强烈英雄主义色彩或者偏向黑暗的颓废,出生加拿大的威尔森却反行其道,当人类面对惊世灾难而瞬间变得茫然和不知所措之时,字里行间也同时隐隐透露了淡定的漠不关心与坚强的信念。没有预期的恐慌、没有刻意的颓废、没有伪造的浮夸、没有病态的心理。

人类在绝望之余,支撑生命的就只剩下一个人的信仰。

杰森选择了科学,黛安选择了宗教,而泰勒,书中的男主角,选择了生命本身,作为支撑生命的信仰。有人自杀了,有人逃避了,有人借机发泄,有人自暴自弃,大多数的人却适者生存地融入世界末的动荡之中,冷静客观的看待世局的发展,经济崩溃、伦理败坏、暴动战争、世界末日,仿佛事不关己,狡狯的政治家趁机捞取政治资本,满身铜臭的商家瞥到赚钱的管道,平民百姓在水深火热之中,依然默默的适应新的社会形态,就如慢慢加温的沸水中的青蛙,麻木地享受拥有生命的奢侈。在那个时代中,超凡的智慧反而是一种累赘,有远见的聪明人必须负荷文明湮灭的重量,痛苦艰辛的活在无法扭曲命运的无可奈何之中。

翻开最后一页,读者们都知道,故事并没有完结,虽然秘密已经解开,承接而来却是更多的未知。所有发生过的事,仿若一场虚幻的梦境,细细咀嚼回味,不胜唏嘘。

PS:伟义找得到那天的报纸吗?如果找到,给我留一份。谢谢。

评论

CLVN说…
已下令找人帮我找,会帮你留。呵呵.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Here In My Home

相信最近大家都可以从不同管道听见这首歌。我听了这首歌,觉得很感动,也很有感触。 是因为动荡的政治局势吗?还是因为心里一直觉得这一片我们都深爱的土地没有真正承认华人成为“马来西亚人”的感触?又或者是西马人的心态还在下意识地将东马排除在外(到现在还是有西马人这样对我说:我们马来西亚人很少到沙巴砂拉越去,所以不知道沙巴砂拉越和马来西亚有什么不一样)? 当我们唱着这首歌时,意味着我们没有肤色之分,没有信仰之别,也没有区域的不一样。 我们,同样是马来西亚人。同样的深爱着我们的国家。 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到 这里 下载。

继续烦恼。。。

要换一台电脑?还是。。。 这个? 这个? 这个? 不然就这个? 或者这个也不错,:P 鱼与熊掌,所以,继续烦恼。。。

无法预知未来。

看见你五官标准四肢健全,就是父亲最大的欣慰。  从来没有想过生命的形成是如此美妙,那种喜悦是尖锐的,敏感的,内敛的,野马脱缰一般从身体每一个细胞奔腾倾泻,却始终无法以自身的面部表情显露出来。给一个蹩脚的缘由,可以说自己内向,可是真正的原因,或许只是我无法用有限的脸部表情来表达自己对新生命的惊叹和赞美。  或许只是自己不善言辞。  我无法预知未来。  将来你会以怎么样的一个形式和心情来看待这一系列的文字呢?无论你想要平平庸庸过着平淡的生活,还努力不懈地追求一些某种属于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我都希望这些写给未来的文字会带给你一点点启发。  孩子。未来是无法预知的,电影“Interstellar”提到只有爱和地心引力能够超越时空的界限,果真如此,所有情感包括憎恨思念忧愁自卑焦虑也可以穿越时空回到从前吧。地心引力本身是特别的,我们人类所知的物理知识里只有地心引力不受时空的操控,以超越光速的状况存在,每一个质量的密度,都有扭曲时空的能力,当物质密度庞大到一个程度,我们在三维时空内所感受到时空扭曲后的副产品就是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我理性的一面让我不能相信感情能够扭曲时空,就像我不相信上帝的存在,无论我在精神层面上对艺术或宗教有着异常的领悟和认知,却不能苟同那些似是而非的科学理论。  我无法预知未来,现在用一个手掌心便可以举起的你,往后会如何看待自己的周遭?我决定不去干涉你的信仰你的性向你的自由你的未来,那些都是人生很重要很重要的决定,世界充满了太多太多悖论和偏见,当对错黑白越来越模糊,当科技越来越发达,当得到新知识的管道越来越容易,当左翼分子和右派分子的分歧越来越激烈,当感性越来越自私理性越来越自我,唯一能够让自己尽量维持清醒的方法只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这一代比较简单,想要在出类拔萃,就不能趋炎附势,学会自己判断真假得出结论。身为父亲的我,就是因为无法坚持岗位,只能平平庸庸的过了半辈子。无所谓好或不好,快不快乐,而是取决于自己人生的目标和定位。下一代,你们这一代,世界会怎么改变,让我用几十年的生命历练大胆揣测,大概也相差不远。你们会面对更艰巨的挑战,社会会更竞争,真要脱颖而出,就得拥有自己的特点,不是说标新立异,而是让自己更个人化,用自由的思想塑造独特的个性和品位。  为了生活,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