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被问过一个问题:我们的创作,是否有本土化意识?
创作包括文字、歌曲、摄影、舞蹈、绘画等等,在马来西亚,从事艺术创作者,是否拥有自身一套属于马来西亚的风味?和其他国家的差异性又在哪里?乡土味是否就意味着拥有本土化意识?
我相信一个民族文化的形成是自动生成的,是一种融合外来和本地原始文化衍生出来的新生命。以前和伟义有意见分歧,他认为创作可以忽然爆发,开创一片新天地,我始终觉得创作是一个过程,就算一个全新的概念,也必须经历过学习的荆途和生命的历练,利用蕴存的智慧开创新的可能性。也既是说,忽然爆发的新概念新方向,必须善用知识的堆砌以及具备成熟的技巧掌握,从已知的范畴发展出一套或者背道而驰的理论。也许我们的想法皆同,只是阐述的方式有别。
马来西亚对华人来说,是相当尴尬的一块土地。
我们会比较,而后说“如果”。
如果我们有同样的待遇,我们怎样怎样。
如果我们可以轻易获得奖学金,我们怎样怎样。
如果我们能够得到政府贷款,我们怎样怎样。
如果我们掌权,我们怎样怎样。
如果我们的教育系统完善,我们怎样怎样。
总之,如果我们怎样怎样,我们会活得更好。
在马来西亚,华人有着高人一等的心态,长期被压抑着,只要逮到机会便可成龙成凤。这种莫名的心理,造成华人失去了应有的文化特色(也许这就是我们的文化特色),即不能融入本土,亦无法贯通外来元素,马来西亚华人文化是一个大杂烩,什么都有,也什么都没有。
我们有台湾式的怡情茶室,也有港式的主题餐厅,有西方的休闲转角咖啡馆,更有中国风的道地小食,百花齐放,哪一个,才是我们真实的文化?文字也好,摄影也罢,我们苦苦追求的,却是别人的内涵,向往经营的,原来是他人的特色。
我们摒弃文化的价值,披上绚丽的外衣,成为自己的品牌和形象。
真的,我不懂什么是本土化意识,因为我看不到。
我们失去了的,除了根,还有扎根的土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