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十二月, 2008的博文

Happy New Year

Happy New Year。 新的一年,有些事情需要改进,有些心态需要改变。我会慢慢适应的。 刚才和05及伟兴在Burger King吃Burger,算是我们的新年大餐了。哇哈哈。平安夜在KFC,元旦在Burger King,佳节快餐店就是赚我们这些人的钱咯。 今年听到最好听的话来自伟兴,刚刚说的:你瘦了。 哈哈。

多为自己打算,记得爱自己多一点。

结束了吗?是的,一切都结束了。虽然明知道会发生,事情毕竟来得太快,还是有点不习惯呐。 忽然好想见你。 可是我知道不应该。那已经不是我能力范围之内的事了。 我会多为自己打算,会记得爱自己多一点。谢谢你。 就让。一切。随着一年的帷幕落下。而。结束。

新年礼物

我的相机镜头是跟伟义借的,因为是旧镜头,曾经跌过,拍出来的照片颜色始终差了一点,而且已经失焦了,所以很多照片都不是很清晰,有点模糊。 一直在考虑要买一个新镜头作为自己的新年礼物,原本打算买Tamron的zoom lens,18~200或者18~270,可是价位都在一千以上,觉得自己还没到那个水准,一直舍不得买。我想,Nikkor 50mm f/1.8 D AF,应该是我心目最理想的镜头了,虽然和伟义的旧镜头一样,不过至少不会有失焦的问题,也可以弥补色调偏差的不足。 其实,最大原因是,这个镜头是我现在唯一负担得起的镜头,才RM395。哈哈。

曾经。

我坐在同样的角落,和往常一样,叫一样的饮料。 然后你来了。和他一起来,坐在我对面的那张桌子。 你笑得很开心,你知道吗?那是第一次,我第一次看见你变成一个女人。一个真正的女人。只有在自己深爱的人面前,女生才会毫无防备的变成一个女人。其实我不需要问你。我只是怕自己的感觉错了。谁不曾在爱情里假装无知,愚昧地尝试欺骗捍卫自己仅存的理性? 我知道,那是我生命中最难过的一个晚上。

两本书

昨晚看了九把刀的新书《拼命去死》,用几个人的观点,以不同的角度诠释了“永生”的意义。九把刀的想法很新颖很有创意,如果一个人从此死不去,却失去所有感觉和欲望,那么他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如果有一天,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成为不死人,那么人与人之间是否还需不需要爱? 九把刀的创作格局越来越大,故事铺成也驾轻就熟,环环相扣,可惜文学性依然不足,诡异的情节凌驾在人性的冲突之上,想法喧宾夺主,内涵成了尸骨寒。我越来越不欣赏他所描述的那些让人作呕的血腥行为,以及那些露骨的变态性爱描写,在整个故事之中是否必要,还是纯粹为了哗然取宠,展现自己创作能力的一面?这本小说可以是九把刀创作生涯至今的最高峰,可惜他的笔锋泄露了他的幼稚思想,完全像一个小孩想要扮演一个伟大的大人物,把文学看得太小了。 金庸先生不鼓励小孩子(他眼中的小孩是十多二十岁的年轻人)写武侠小说,原因是他们的人生观不完整,历练不足,不明白社会之间的矛盾和人性之间的微妙关系。同样的,九把刀除了幻想力和创造力之外,他的小说缺少太多太多元素,比如理性的逻辑纹络,严谨的故事架构,细腻的景物描绘,他的故事每次都能带给人惊艳的感觉,可是结局往往让人大失所望,不是故事不够精彩,不是剧情不够悬疑,而是尽管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嗜好不同的动作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性别,可是他们骨子里却拥有同样相似的一种性格,或者相似的几种性格。相似度高得让人烦腻。 希望他下一本书,可以写出不一样的东西。 今天在公司偷懒,看了岛田庄司的《异想天开》。岛田庄司可是二十年前日本著名的本个推理小说家哦。相信吗,原来原版漫画中的金田一一所遇到的凶杀案,大多不是原创,而是拾人牙慧,依据前人的布局,衍生出来的设计罢了。新版漫画中的编剧天树正丸最近才着手写出他的原创,格局比起前辈们虽然还是小了点,不过值得赞赏。 话说《异想天开》有五个让人费解的疑点,发生在三十年前的一场火车意外事件中,其中被金田一盗用的情节,是小丑死在火车的厕所密室中,然后消失无踪的那一幕。岛田庄司和九把刀有点相似,就是喜欢将场面布置的异常华丽,而岛田庄司的功力显然比九把刀深了许多,因为他的布局无懈可击,结构严谨得骇人,更重要的是,岛田庄司的每一本推理小说,都在不着痕迹的探讨着社会现象和人性,是理性和文学兼容的好作品。这部小说的背景设计,是韩国和日本自大战以来所面对的问题,日本人在战后如何看待慰安妇?日本人对战争中所做的行为

Nothing Else Matters。

大学时喜欢Metallica,年轻一辈的可能没有听过,他们可是相当于现在的Linkin Park,我看过一次他们现场演奏,简直是神乎其技,真的棒极了。 他们有太多脍炙人口的歌曲,不过我最喜欢的却是他们罕有的Slow Rock,所以不算是他们的忠实粉丝。我最喜欢《Nothing Else Matters》。我因为Metallica才开始学吉他,第一首能完整弹奏的歌曲也是《Nothing Else Matters》,很神奇吧,因为这首歌不容易弹,需要用很多高难度的弹奏技巧,韧性的我,偏偏选择以这首歌作为我学习吉他的第一首歌。 歌词蛮符合我现在的心境。 So close, no matter how far Couldn't be much more from the heart Forever trusting who we are and nothing else matters Never opened myself this way Life is ours, we live it our way All these words I don't just say and nothing else matters Trust I seek and I find in you Every day for us something new Open mind for a different view and nothing else matters never cared for what they do never cared for what they know but I know So close, no matter how far Couldn't be much more from the heart Forever trusting who we are and nothing else matters never cared for what they do never cared for what they know but I know Never opened myself this way Life is ours, we live it our way All these words I don't just

无聊人做无聊事

Sushi King很难吃,别去。 最近常失眠,想很多东西,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 互联网的发展,让世界的距离缩短,所以要找人找东西,相对的变得比较容易。 根据六度分隔理论,世上每一个人都可以联系到世界各地的任何一个人,也既是说,只要你身边有六个人(任何人),你可以通过他们寻找到任何一个地方的任何一个人,将六十亿分之一的几率,变成一百巴仙。若在二十年前,那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就算做到了,也需要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随着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演变,二十年前几乎不可能做到的事,今天可能只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天的时间就可以做到了。交友网站的蓬勃发展,比如friendster,facebook,tagged,各大论坛和一些网上组织,一直在简化虚拟世界的交友程序,让六度分隔理论逐渐得以证实。 当然,那是有限度的,前提是必须每个人都拥有一台电脑和联系到虚拟世界的管道。我曾经很用心的找互联网上找一个特定的朋友,发现利用有限的资料,在互联网上也很难找到一个平时接近你的朋友。 昨晚睡不着,突发奇想,又尝试证实另一个互联网上的迷思:在互联网上买到一个你想要的东西。这个概念在我脑海中徘徊已经很多年了,随着时代进步,我想,现在的网络世界,应该有能力办到。 我从昨晚十二点开始,先在脑海中想了一件从朋友口中转述的一件限量版物品,然后用有限的资料输入关键字眼,耐心的寻找着我想要的东西。我用了不同的搜索引擎,从最基本的谷歌,雅虎,lycos,excite,搜狗,搜狐,百度等开始找起;然后分区域进行,从美洲,欧洲,日本,台湾到中国;之后又注册了所有大型的购物网站,ebay,阿里巴巴,online shopping,Amazon等;最后进入了不同的论坛和聊天室询问,点击了所有可能的链接。我用了接近十二个小时的时间做完上述的每一件事。 结论是,你有可能办到,但是必须很了解那件物品,尺寸,形状,品质,原料,出产地,出产时间,购买时间等等。互联网上太多太多选择,不可以模棱两可。不然你会买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东西。所有可能性都隐藏在网络世界的长尾里。 这,是不是一个无聊人在做无聊事?

相见欢

Shanon Phoenix Adam Lucinda叫我别把她发福的样子贴上来,所以只贴了她两个女儿和她丈夫的照片。 昨天是她大女儿的生日,我没有带礼物,有点尴尬。Phoenix是个美人胚子,样子像东方人,头发色泽天然带黄,眼珠的颜色是浅褐色的,长大后很多人会死在她手里。Shanon(不知道是否正确)很可爱,Adam则长得很年轻很秀气。 我笑Lucy(Lucinda可以有两种叫法,Lucy或Cynda,我们这班人叫她Lucy)说她的口味没变,依然喜欢年纪比较小的男生。她问我为什么。我看了看了她丈夫一眼,说她丈夫应该只有三十岁左右。后来我猜得没错,Adam只有二十九。 她还记得我们在飞机上相识的经过,是为了一杯红酒,还说是我先向她搭讪(原来我曾经那么大胆,呵呵),我不太记得,隐隐约约觉得大概是这样,她还说了许多大学发生的事情,我完全没有印象。看来我衰老得比较快吧。她们两夫妻现在在民都鲁的油田工作,大概会待上三四年,所以回沙巴的次数更多了。 老实说,我昨晚不太自在,因为来宾全都是外国人,意大利,英国,澳洲,苏格兰,希腊,每个人所说的英语都带着浓厚的家乡口音,英语不好的我,得不断转换频率才听得懂,有点吃力。而且,我也不习惯上流社会人士交谈的话题内容,高尔夫球,美国股市,杜拜的发展,法兰西斯主义对欧盟的影响,我只能偶尔加插一两句(冷知识在这个时候蛮管用的,让人觉得你很有料,哈哈,幸好平时我爱阅读,大概知道一些皮毛)。我现在才发现,原来亚庇的各大酒店,银行,公司,请了很多外国人当GM呢。 我比较喜欢和Laurene(很特别的名字)交谈,她是Lucinda丈夫的母亲,典型的英国妇女,谈吐之中有强烈的英式幽默,说的话题没那么“深奥”。我很惊讶她已经五十多岁还很好动,去过好多地方,尤其是南美洲的原始森林更是她的最爱。听她七情脸上说起那些土人部落,食人鱼,瀑布,河流,蟒蛇,我还真的非常向往。呵呵。她也是运动健将,喜欢打篮球,钩球,游泳,听她说二月还要去滑雪,我的眼珠差点掉下来。 总算是一个不自在但愉快的夜晚。

旧同学

今天下午三点,在PJ有一场利物浦大学的校友聚会,本来想去结果没去。昨天发生了一些事,需要一点时间调整。 今晚要去见一位差不多十年没见面的老同学,也是利物浦大学的同学。她和我同龄,山打根人,嫁了个老外,有两个孩子。我们一直只通过电话和电邮联络,因为大部分时间她几乎都不在沙巴,有时在匈牙利,有时在芬兰,有时在英国,有时在美国,不过,大多数的时间她都没有音讯。 前几天她拨电话给我说她回亚庇度假,所以想约我出来见面,时间则是今天晚上。 她是我在利物浦大学第一个认识的朋友,我们念同一个系(电子电机工程系很少女生选,当时我也很惊讶),是在前往英国的飞机上认识的,她坐在我隔壁。后来分配校舍时我又恰好和她住在同一所宿舍,第二年搬出去住时,她和她当时的小男朋友(也是我在大学时比较要好的朋友)在外边找到一所房子,我和另外一位读别系的男生就和她们住在一起。她们三个人曾经是我烹饪技术的白老鼠,我相信他们一定还记得那些难吃的锡烤马铃薯,超辣的咖喱鸡,不熟的青菜,口味过重的鳗鱼吧。哈哈。他们大概只喜欢吃我的蛋炒饭和炒面吧。 我们都有很多当时的回忆,或许,今晚会让我想起更多。 她有一个很鬼婆的名字,叫Luncinda。不好意思,忘了她姓什么,是……Lo吧。 PS:忽然想起,Daphne也是山打根人,不知她们认不认识对方? 我还有一个老同学也住在沙巴,叫Arius Yu。一直想找他,通过朋友拿到他的电话,可是一直拨不通。就算在一个小小的地方,要找一个人也不是那么简单。

痴男怨女

事情很简单,也很复杂。 一个跟我很要好的女性朋友从古晋摇了通电话给我,说了一个故事。故事涉及的人物都是我的朋友,这里以英文字母代替。 A男是在东南亚各地经营生意的商人。他是个很有才华和魅力的男生,比我大几岁。 A女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和A男有一个孩子。 B女是离了婚的少妇,有一个女儿。B男(丈夫)是捞偏门的帅哥。 A女收到一封匿名电邮,电邮附件乃她丈夫与B女的MSN通话记录。据寄信人的解说,他是她的仰慕者,看不惯她丈夫背着她偷情,所以希望她能和丈夫有很好的沟通厘清她们之间的关系。A女听了很愤怒,就找来C女(拨电给我的那位)来倾述。C女和A女两人认真讨论过通话记录内容,从蛛丝马迹确定那是A男,但不肯定女方是不是B女(女方的名字和B女同名)。 A男不是第一次出轨,当初也信誓旦旦的说会悔改,却一次又一次的犯错,这次A女真的非常生气,可是她不想也不能离婚(因为她是天主教徒)。她面对两个难题: 1.  是否要找B女当面对质。 2.  是不是要和丈夫摊牌说清楚。 C女打电话来,不是问我意见,而是问我msn的资料(history)有没有可能被第三者盗窃。我说不太可能,因为history data不是在网上存档,而是直接存入电脑硬碟里,除非她的电脑拿去修,被人偷取资料,不然那个人的骇客功力可不简单,竟然能神不知鬼不觉掳获他人电脑隐秘资料。我很怀疑古晋有如此高手。 C女听了有理,才将真相告知。我听了大吃一惊,暗叫不妙。当初从C女口中听到A男和A女结婚的经过时,我就曾经说过这是一个错误的开始。A男因为和生命中最爱的人分手后才仓卒结婚。这样的婚姻已经注定是悲剧。我大叫不妙的原因不止于此,重点是,我竟然是这场婚外情的罪魁祸首! 年初回家乡约见几位好朋友,其中一位就是B女。那时她刚离婚不久,整天把女儿挂在嘴边。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她问起了A男。他们曾经是同事,已经很久没有联络,所以我不疑有他,马上给了A男一个电话约出来一起聚一聚。后来,他们当场交换了msn和电话号码。 事情的开端,应该是从那时候开始。 我无端端变成了祸害的源头。我有罪吗?不知道。那个不重要(这句好像是薇達的版权)。 我最近不常上msn了(最近不知谁说不上msn还叫上网吗?真的吗?),所以也很久没有和他们联络。就算遇上了,也不知如何开口。爱情本来就是自私的,千万不要假装伟大。因为对他们来说,抛开世俗的眼光,挑战禁忌的极限,难道就

雪特!

昨天睡了个午觉,昨晚竟然失眠,半夜跑出去喝茶,回到家三点多,上网上到六点直接去工作。 累死人了。早知道不睡午觉。雪特!

意料之外的意料之中。

还记得小时候吗?我们大多数忘记当时我们看卡通时的心态了。现在回头看看孩童津津有味的观赏一些属于他们的电视节目,我们往往会有不知所谓的感觉。长大之后,我们看港台连续剧时,我们会下意识地猜测剧情的发展,然后跟身边的人说:这个人一定是坏人。他一定没有死。他们一定会回来。 一定是这样。无论是小时候,还是随着年龄增长,我们都会说这句话。 《The Spirit》是一部会让你看到很多“一定是这样”的电影,at the wrong time at the wrong place on the wrong person。 导演是Frank Miller,也是执导《Sin City》的导演。谁可以告诉我,这个Frank Miller和Marvel漫画家是不是同一个人。谢谢。 我是《Sin City》的粉丝,喜欢电影呈现的黑暗元素,《The Spirit》承续了《Sin City》的中世纪色调,黑色幽默和分镜方式,但夸张化及漫画化了故事内容和人物塑造,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 有人说,《The Spirit》是最经典的烂电影,烂到不行,烂到变成了一个经典,我实在不知如何评价。它并不好看,也不是十分难看;它很无聊,可是创意十足;它太多“一定是这样”,却永远让你意想不到。它是一部怪电影。 我相信剧中的女演员一定很开心,很感谢美术组的功劳。戏中的男女有着非常大的区别,男生比较像人,女生则个个好似仙女一样,美丽不可方物,谁说电脑特技差强人意了?这部电影的特点,就是专业人士玩弄业余那种半吊子的触感,让人拼命狂捉。 剧情平淡无奇,却峰回路转。 对白缓慢拖沓,却言之有物。 动作生涩蹩脚,却生动有趣。 人物离奇荒谬,却个性鲜明。 笑料坚硬难堪,却让人会心一笑。 电脑特技华而不实,却游刃有余。 总之,《The Spirit》是一部刻意为之到喉不到肺的怪异电影,有点像《Speed Racer》,不同的是,《Speed Racer》是一部炫耀电脑特技却死无全尸的超级大烂片,而《The Spirit》虽然摆脱不了烂片的头衔,却处处窥见匠心的呕心之作,让人感觉到制作部的精力和用心。若要比喻,《The Spirit》更像Tim Burton执导的诡异怪咖,有着难以名状的疙瘩。

我的圣诞节

1 Borneo Happy Birthday, Merry Christmas and Happy New Year 童话故事 你的微笑 小时候 5秒曝光 45秒曝光 今年的圣诞节没什么特别。平安夜和05及Edward吃KFC。今天中午吃了饭去看《The Spirit》(这是一部很有趣的电影,待我有空会写出我的观后感),睡了个午觉,然晚上到1 Borneo拍照。 回教堂的照片尝试用几种不同的曝光,ISO和快门,分别比较明显的是上面两张。放大来看比较清楚。

意外的惊喜

今年的圣诞节竟然有意外惊喜,收到两件礼物。 谢谢槟城的摇滚天使送我一本书《萤火虫》。 谢谢Edward从日本带回来的手信,是一把小扇子。 认真想一想,这可是我第一次收到圣诞礼物也(在晚宴或Party上交换的小礼物不算)。感觉还真不错。呵呵~~ PS:Lonny,我的手信呢?

非主流

考虑了很久,要不要贴上这篇文,毕竟会引起一些争议。 我不止一次承认我老了。每个年代都有每个年代的疯狂,我这个七字辈流行重金属,被六字辈说成不伦不类的鬼吼;八字辈的新生力哈韩哈日,被我们说成幼稚无知;现在,九十年代出生的Y世代崇尚非主流,竟然也被八字辈教训说白痴脑残,智商的评估简直一代不如一代,再隔十年,千禧儿岂非个个成了弱智儿?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非主流, 这里 有很详细的解说可供参考。简单来说,非主流就是时下年轻人最新的潮流,别问我既然是流行为什么叫“非”主流,我无法解答,硬拗的话,大概因为要与其他年龄阶层的人不一样,显示出别具一格的特性吧。她(他)们最大的特征是玩自拍,以上方四十五度往下拍,扮得越可爱越好,而且照片最好经过PS,大玩过度曝光,色调偏差,Lomo,梦幻等等,然后为照片镶上一些闪亮的文字和框框。我们暂且称他们为初级玩家。再进一步,非主流进入了庞克(Punk)或歌特(Gothic)的形象塑造(八字辈哈日的后遗症,九字辈只是延续八字辈的优良基因),在身上各个部位“穿金戴银”,脸部的有眉毛,舌头,嘴唇,鼻子,耳朵(通常有七八个洞);身体部位的有肚脐,乳头。男生的头发像七龙珠,女生的化妆像Cosplay(也有人坚持是Lolita),服饰以夸张为主(注意看会发现是受了日本Manga影响)。他们是中级玩家,跨越这个界限,就进入超级玩家的境界。超级玩家不再单纯,我们会常常看到另类人(真正的非主流)在部落格展示卖弄色情,暴力,血腥的照片,将颓废当成流行。他们的感情观比较前卫,从虚拟世界开始,然后在床上结束。结束之后,男生会继续颓废,以感性忧郁(他们往往会放上和所谓的“前女友”的亲密照,然后说相思成灾,心灵空虚)的姿态重现网络的虚拟世界,与新的女孩展开另一段恋情(“畸恋”是更适当的字眼,不过这样会得罪很多非主流的新新人类)。 我不是在批判,更没说自己是圣人。我也看A片,也“欣赏”非主流人类的前卫。以下是Youtube找到的反非主流MV,我甚至觉得他们太偏执,说得太过分了。非主流只是一种呈现方式,一种属于年代的呈现方式。 我只是不能接受那些把下流当成主流的肤浅思想。 忘了在拿一本书读过类似这样意思的文章:当一个文明发展到某个程度,对艺术的鉴赏能力也会相对提高,那是民族文化的衍变与成形。非主流是一种文化的衍生(我甚至承认火星文也是一种文化),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转变或诞生

我们的爱之间有一个宇宙。

父亲和我的关系并不好,只有过年回家时才难得聊上几句,平时很少联络,小时候的阴影太深刻,两个人之间有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就算说几句话也很有压力,可能对他当年不顾一切的离开家,我始终无法释怀吧。 印象中小时候的父亲很少笑,时常三更半夜才才带着一身酒气回家,他并没有像电视剧里粗暴的男人一样大吵大闹,心情好的时候,也会买一些宵夜给我们,但大多数的时间,他只是静静的回房间,然后第二天我们会看到妈妈偷偷躲在房间哭。我们不知道为什么。 我其实很崇拜父亲。父亲曾经在外头工作,脑袋很灵光,加上累积的知识,所以当我们回到乡村地方,他很快成为许多人的军师,仿佛很有学问。我和姐姐的象棋技艺是从他身上学来的,在学校里可是数一数二的高手,姐姐更是全校(中学)女冠军,所以不管他是不是每晚深夜回家,我对他依然有着一股莫名的崇拜。 当我升上中学,父亲更变本加厉,有时连工作也不去,在外头留连忘返,回家就和母亲吵架,吵完之后将脾气发泄在家中的小动物身上,有一次,不小心把妹妹最心爱的小猫弄死了,妹妹哭了好几天,可是父亲从来没有道歉。后来,父亲不声不响离家出走,我们才从母亲的口里得知,原来父亲赌博输了好多好多钱,为了躲避债主,只好远离家乡,到别的地方谋生。从此,我就知道我和别人不一样,没有权利要求什么,强烈的自卑感,陪伴我渡过了最漫长的中学生涯。 读完大学,父亲终于回家,只是比较沉默,不像从前会和我们交谈。也许,是我们在躲避他吧。我们兄弟姐妹已经开始工作,过了几年,一个晴朗的早晨,父亲从睡梦中醒来之后,右半身瘫痪了,医生说是中风。当他地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我们从他的眼里第一次看到孤独的眼泪,在那一刻,我知道,我们原谅了他。那段时间是我们和他最亲密的日子,帮他做物理治疗,协助他抹身便溺冲凉换衣。那段时间,他经常微笑,比二十多年来笑的次数的总和更多,那是放下沉重担子的笑容,是被家人谅解的笑容,是一个慈祥父亲的笑容。我们用了全部的心思,将二十多年来对父亲的爱在那短短的日子里一次过奉献出来。 可是,在心灵最深处,却有一道不可能磨灭的伤口,将彼此的距离拉得很远很远。 前天父亲忽然拨电话来,我没接到。父亲从来没有拨过我的电话,我以为发生什么事,就赶紧拨电回去。电话响了很久没人接听,我心焦如焚,重复的拨了又拨,最后父亲终于接起电话。我调整好心情,平复了心情才开口交谈。父亲有点不知所措,一直解释说他还是不会用手提电话,只是不

爱,就是背负着被彻底毁灭的可能性。

很多人不明白阅读的乐趣,我本身就很享受,几乎什么种类的书籍皆有涉猎,一般来说,我还是喜欢通俗读物,比较容易消化。 用了两天晚上看完James Patterson的《Quickie》,和日本推理小说相比,结局并不出人意表(简直小巫见大巫),但过程曲折离奇,悬念四起,情节非常紧张紧凑,却非日本推理小说可以比拟的。James Patterson是其中能够牢牢捉住读者好奇心的美国作者之一,尽管故事架构简单,胜在高潮迭起,让人爱不释卷。 一个什么都有的女人,拥有美满的事业和家庭,唯一不足的,是多年以来没有身孕。一天,太太无意间发现丈夫有出轨的迹象,为了报复,她决定也背着丈夫偷情。Quickie无法直译,查过字典,有两个意思:一,简短的事;二,瞬间完成的性交。 女主角搭上她的同事,在情人家中,她第一次背叛了自己的忠贞和信仰,只是她不知道一次的出轨却换来无法估计的代价,即将摧毁她的婚姻、事业,甚至生命。她在情人家中目睹了一桩凶杀案,成为唯一的目击证人。 她在窗外看见他的丈夫谋杀了她的情人! 她无法置信,以为丈夫因爱成恨才造成无可弥补的悲剧。她回到家中,发现丈夫仿佛若无其事,登时心中有股难以释怀的内疚。身为警探的她,从第一手资料知道丈夫在犯罪的过程中犯下太多错误,也许,很快就要被捉入监牢,于她利用身份的便利,逐步逐步销毁所有对她丈夫有所牵连的证据,紧凑的故事情节由此展开。 她为了丈夫,欺骗同事,伪造证据,诬蔑他人,恐吓检控官,徘徊在生死之间,一波接一波的高潮,让人喘不过气,最后竟然发现,不管是情人还是丈夫,竟然有着不为人知的过去。 她根本不能相信,从大专开始认识的枕边人,比任何人都陌生,他的身份,他的形象,他的目的,他所说的每一句话,他的一切,都是假的。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骗徒,更可怕的是,她怀孕了。 她应该如何去抉择她的人生? 我不知道。我不懂女人心态。 我想,当一个脆弱无助的女人心灵受到生命中所能承受的最大伤害后,都会变得有点不近人情,《The Brave One》是这样,《Quickie》是这样,身边的一些女性朋友也是这样。 因为无法看透一个人而深深爱上,也因为同样的理由,背负着被彻底毁灭的可能性。

舒服。

下班之后,跟同事打羽毛球,渐渐把手感捉回来。我喜欢球拍接触羽毛球时发出的声音,清脆俐落,很爽。打完之后,整支右臂都在麻痹,我猜明天更糟糕,胸肌,腹肌,大腿和小腿都有用力,通常隔天才能感觉到酸痛,恐怕明天会爬不起身。今晚不可能失眠吧。 很久没有流那么多汗,连贴身衣服都湿了。 好舒服。

《蜕变》

这样的排版有一段小小的故事,但这次我不说故事了。看官们请自便,最好对号入座。

我不喜欢

我越来越不喜欢节日,越重要的越不喜欢,我不喜欢假日带来的那种巨大无可救药的空洞和寂寞。 所以我去1Borneo看电影。我需要一点一点一点的消耗虚无的侵蚀。 《Yes Man》是一部喜剧,可惜我笑不出。

我疯了!

我疯了! 昨天在工厂内的空位置画了一个国际标准的羽球场,今天兴致勃勃的去买了一支羽球拍。 六年没碰羽球,说也奇怪,羽球是唯一就算我已经非常累非常疲倦依然可以持续打很久很久的运动。是消耗一些脂肪的时候了,将我的运动细胞唤醒。 谁有兴趣打羽球的,请联络我。我总不能和自己交手吧。

平庸之下的精彩

我:最近玩失眠 有何良方 薇達:drink or/and read to death 我心中暗骂了一句,还是很礼貌的回复简讯:k. good solution. 后来我拨电话给她,薇達说喝红酒有效,不然找一本超级闷书来看,有助睡眠。 我选择了看一场电影,《叶问》。对,一个人。《叶问》适合一个人看。 《叶问》有两个导演,叶伟信和洪金宝,叶伟信负责整体,洪金宝负责武术设计。我只能说电影拍得不过不失。 西方人或许会对这部电影产生疑惑,什么是I.P. Man,像superman batman一样,东方的超级英雄?蛮搞笑的。 叶伟信有野心,将电影架构在大时代的背景之中,却无法驾驭动荡时代里的悲情和矛盾。当年徐克导演成功的塑造了黄飞鸿形象,为香港武打片注入一股强大的信心,全因他的黄飞鸿讨论的是民族和社会的矛盾,而《叶问》的剧本写得菱角分明,剧情单薄乏力,少了回肠荡气的底蕴,看来叶伟信离大家之手尚有一段距离。老实说,电影的前半部拍得很不错,叶伟信拍文戏出生,处理即兴的神来之笔很有一套,对人物刻画的手法也掌控得极佳,开场廖师傅登门拜访切磋武艺的短短情节,就侧面的将几个人的个性和身份流畅淋漓地描绘出来。可惜,一进入下半场,日军入侵的时段,导演的功力就显得力有不从,虽然从小处着手依然可圈可点,若将镜头放远来思考,剧力明显松散,无法利用角色带出一个悲壮的故事,流于表面,泛陈可新,旧瓶新装。 可能是商业的考量,叶问不得不和日本军官干上一场,对我而言,《叶问》这部电影因为中国人泛滥的爱国情操加上民族的自卑而破坏了他一代宗师的形象。叶问的正面形象太强烈(应该是选用叶问后人做顾问的关系),歹人的形象太典型,后半部的剧情你不用猜已经知道如何发展下去,毫无惊喜可言。 看我这样瞎扯,《叶问》快变成大烂片了,其实有欠公平。《叶问》拍得很用心。 叶问的形象塑造很成功,开场时像个文弱儒生,是个富家子弟,到后来蜕变成民族英雄,铺陈有理,并无刻意为之的痕迹。美术指导也很到位,从影片复古的色调,到精致的布景,到三十年代街道的设计,到优雅古典的大厅,到各人的服饰,巨细靡遗,无一不见巧思。编剧的细节方面亦见心思,不经意的幽默对白,热血却不煽情的情绪拿捏,个人在大时代之下的无力感,绿叶的角色作用,主角的心理转变,处处感受到编剧的用心,就可惜少了一些回味无穷的感慨。 作为一部武打电影,《叶问》无疑非常成功,武打设计较之剧

我想学会不在乎。

昨晚遇见了她。 情况比较特殊。我遇见她,却没有留意到她的存在,所以当我传了一封问候她近况的简讯时,她回复得很平淡。那是她在压抑着一些什么,不一定是愤怒,可能只是一种不厌其烦的心烦意乱。 不需要特地传简讯,我有看见你。 我环顾四周,终于找到她的踪迹。我有些慌乱和不知所措,又传了一封道歉的简讯。然后离开。 回到家中,我发现方才慌忙之中写漏了一个字,简讯变成有种调侃的味道。我的心一直往下沉,犹豫着要不要再传一封解释的简讯,恐怕会越描越黑。我想了很久,最后决定不需要解释什么了,自己在她心目中的地位只是一个朋友,说得多反而欲盖弥彰,她不会将这桩小事放在心上。 无论做多少事都微不足道,更何况只是一封莫名其妙的简讯。我的爱情充斥了难于承受的轻盈,任何要求都是奢侈的欲望,任何想念都是廉价的私欲,任何付出都是可有可无的责任。 我想学会不在乎。 ps:另一则故事里的文章只有零碎的片段,用第一人称,记录一些看起来小题大做的平淡事迹,可能是别人的故事,可能是过去的一些记忆,也可能是虚拟的幻想。 概念源自两天前的一句话:现实太残酷太痛苦了,我宁愿选择活在自己虚构的幻想之中。

世纪末的关怀

昨晚回到家,一直折腾到两点还是睡不着,我想自己的生理时钟一定严重失调了。从书架上取出搁置了两天的《时间回旋》(Spin),原本以为可以催眠,岂知被紧接下来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欲罢不能,终于啃完这一本小说。看看手机的时间,已经是黎明六点。 几天前说过这部小说的科幻部分不是重点,原来我大错特错。这部小说有着说不完的惊喜,科幻,人性,商政,宗教,生活,哲学,应有尽有,每一页都带给我不同的震撼。《时间回旋》找到了平衡,宗教与科技的平衡;人性与科幻的平衡;资讯与情节的平衡;真实与虚构的平衡;商业与文学的平衡。 这部小说的简介很难写,无论怎么写,都无法碰触到小说中的核心。这样说并不意味故事结构简单,三言两语便可道尽,只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太零碎,短短数千字的文章难于概括完全。 小说以倒述交错的时空进行,时限是40亿年,最简短的故事内容,是在描写三个好朋友的成长。 一个夜晚,天上的星星和月亮不见了,科学家后来发现地球被一种不知名的假象智能生物封锁在一个时间回旋里,等待太阳燃烧殆尽地球毁灭,于是他们想尽方法,最后终于决定发射单细胞生命到火星组织适合人类居住的新星球。几万年后,地球上的人们发现火星竟然也被另一个时间回旋膜包围,就在绝望之际,男主角之一决定以身试法,设法弄清楚假象智能生物的真正目的…… 最后的答案非常出人意表,这里我不便点破。那是一些粗糙的故事架构,《时间回旋》其实非常细腻。有两代的恩怨,有科学与宗教的矛盾,有政治与信念的距离,有历经四十年的爱情,有相濡以沫的友情,有异星人和地球人的情谊,有同性的单恋,有成长的故事,有生态的转变,有末世的人性。 连续两天失眠,头脑不太清醒,这篇介绍写得一塌糊涂。暂时搁笔,往后我会补上一篇完整版。 Ps:对刘慈欣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连接到这里看一看他其中一篇 短篇小说 。

依然自私。

最近总是在一个朋友口中听到自私这个字眼。 人性本来就是自私的,他说。过去曾经在一本心理学书籍里读到关于自私的行为:自私是人类最原始的欲望之一。 自私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 佛家所谓的五毒乃贪嗔痴慢疑,这五毒恰好皆与私心扯得上关系,若加上一个妒,自私可谓人类恶性的源头了。因为自私,所以贪婪;因为自私,所以嗔恚;因为自私,所以痴醉;因为自私,所以傲慢;因为自私,所以疑惑;因为自私,所以妒忌。只有消除欲望,才能没有私心。佛学的教义超越了人性,几乎到达一个不可能的境界。 圣经强调人一出生就带着原罪(暴食、贪婪、懒惰、骄傲、淫欲、愤怒及嫉妒)来到世界,只有通过上帝的儿子才能通往永生的道路。自私也是原罪的根源。基督教的教义显然更接近人性,道义更有弹性,和人类的本质非常相近。圣经将个人的私欲美化及合理化,和佛家的舍己为人完全相反。圣经注重个人,即个人与天父之间的联系。上帝高于一切,甚至身边至亲的人,只要“个人”听从上帝的旨意,上帝将为“个人”安排所有一切,不论好坏,皆有祂的意图存在,换来的,是“个人”得以回归天父怀抱,上天堂的代价。有“个人”的存在必然便有私心,只是基督教将个人的欲望以唯我独尊的极权安置在正轨上。 我们都有私心,道理和再道貌岸然的正常男生也会上色情网站一样。没有人可以例外。 如果你觉得自己很伟大,只是在自欺欺人,你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自私,或者说,相对的,你只是比别人不自私。人很喜欢欺骗自己,喜欢将自己的行为合理化。只要对自己没有坏处而又不伤害别人的,就说成自我保护,个人体验,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等等捍卫自己借口;但是当发现他人有同样的行为时,我们则认为是他们自私。我们并没有意识到原来自己也一直重复着同样的行为。 付出越多得到越多的法则,是在彼此愿意的情况下才会发生,毕竟,当我们付出的同时,我们其实在执行二度学习,但是当我们用尽了所有资源,悲哀地陷入瓶颈时,人类天性使然,会被人说成自私。吊诡的是,因为觉得别人不愿意付出而说别人自私,实质上也是一种自私的行为。仔细分析,别人不愿意分享,对彼此并没有坏处,反之,则双方得益,难道不愿意分享就错了就自私了吗? 读中学和大学的时候,我从来不问别人的考试成绩,别人问起时,我只有坦诚回答考得好还是不好。这种行为,也被别人说成是自私,我还真的是不知所措。我有自卑感,不喜欢和别人比较,加上天生沉郁的个性,仿佛藏着许多秘密。我承认我自私。 我真

人老了,遇到烦恼很容易失眠。失眠很痛苦,总要找点事情来做,我的方法是看书。 昨天又预感会睡不着,所以在大众买了两本书。一本是James Patterson的《Quickie》,另一本是Robert Charles Wilson的《Spin》。James Patterson是一位我很喜爱的美国硬派侦查推理小说家,我看过他许多译本,但是昨天选了原汁原味的英语版本。好久没看英文小说,以前常常看John Grisham的律师小说,后来觉得他往往虎头蛇尾,就不看了。 失眠不适合思考,更不适合看推理小说,所以我先看了《Spin》。Robert Charles Wilson是近年来西方著名的科幻文学小说家,获得好几次雨果文学奖提名,来头不小,由于自己也写科幻小说,当然希望能从他身上学到一些东西。 《Spin》这部小说非常有想象力,但科幻并不是它的重点,细腻的人物塑造和面临灾难的心灵刻画才是作者功力所在。我还没有读完,因为到夜晚三点生理时钟自动启动睡眠程序,等我看完之后或许会写一篇读后感。《Spin》是一本很棒的科幻小说,应该是续爱西莫夫之后受人关注的科幻小说家吧。顺道提一提,东方科幻小说家,我最喜欢刘慈欣,他真的是在写科幻,而且对人性的刻画也很深,绝对有资格称得上中文科幻文学第一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一找他的书,看完之后你就会明白倪匡为什么封笔了。开玩笑的,别当真。哈哈。 话说回来,工程师的职业病使然,我看科幻小说很强调设想的逻辑性。所谓的逻辑,并非指事情可不可能发生,而是当事件发生后,骨牌效应所牵涉到的整个世界观是否成立。小说中有一个幻想部分是说到当地球被封锁在一个异常缓慢的时空之中,潮汐效应依然正常,那是不可能的。潮汐效应主要由月球引力影响,而地球的引力除了受月球影响,也要和母体太阳达成一个平衡,达到太阳系的整体平衡。问题就出现在月球是循着地球围绕,加速运行会加重引力的抽离,将整个太阳系的引力平衡扭曲,更别说会引起潮汐效应了。纯物理假设会让海水一直涨潮,跟着掩埋所有陆地。 中六理科生应该明白我讲什么。不明白的,回去查一查你们的物理课本。 当然,看小说不必太认真。我说了,科幻不是重点,因为这本书的内涵,比我所能阐述的多太多了。 结果,还是需要思考。

Happy Birthday

今天真的无聊到透顶。 结果,一个人(又是一个人!昨晚一个人看戏,今天又一个人喝茶,我有那么可怜吗?)到Starbucks,玩了一整天的久违了的Facebook,沦陷在一片虚幻的虚拟世界中。原本想一次过清掉所有的Requests,后来发现不可能,我才明白难怪很多人沉迷而荒废事业学业,facebook太耗时了,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便天黑。 我忽然想写一些小故事,一些以平淡爱情为主轴的小故事,或者一些零星的小片段。往后会放在“另一则故事”的标签里。 对了。今天是 Daphne 生日,她好像没看我的博客,不过形式上也要祝她生日快乐。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原来最近所有发生的事都是假的。 希望是假的。友情是假的。努力是假的。电影是假的。音乐是假的。伤心是假的。开心是假的。空虚是假的。梦想是假的。寂寞是假的。一成不变是假的。一个人生活是假的。咎由自取是假的。人生是假的。失眠是假的。奉献是假的。离开是假的。暧昧是假的。宿醉是假的。说话是假的。暗示是假的。灵魂是假的。真心是假的。存在是假的。神祗是假的。悲剧是假的。 我是假的。

心事

又是一个彻夜未眠的夜晚,应该是陪玉雄和Ong吃的那一大碗肉骨茶作怪,睡不着,想起了很多东西。 薇達说昨晚的月亮是近十多年来最大最圆的满月,我用相机拍下来。想起2003年开车接送她回家的路途上,我们一起见证了一生中可能看过最大的一轮明月,我对她说,那是云雾和水蒸气的折射使然,又或许,只是一场美丽但错误的回忆。当时我牵着她的手,任性地让暧昧滋长,贪婪地让畸形的泡沫爱情萌芽,我知道不应该,因为那是一场无法成形却刻骨铭心的恋情。她下车之前,我最后一次亲吻了她的脸颊。 从此,我再也没有看过那么大的一轮明月。 * 9月16日当天,我在等一则简讯,直至午夜十二点。然后,我知道自己失去了一个朋友。 这几个月来,我一直盼望奇迹出现,奇迹只能靠自己创造,可是有些事情真的无法勉强,我也会累。我好累,想尽了许许多多的借口弥补心灵上巨大的缺口和空洞,只是自欺欺人的心理游戏。我们之间隔着无法衡量的距离,像宇宙虚无之中的以太,仿佛有一些联系,实际却一无所有。 我明白,我真的失去了一个朋友。

白色圣诞

白色圣诞 火车穿过隧道 醒来的时间刚好 曙光伫立云霄 浪漫的雪花在飘 你说是天使的羽毛 戴上绒毛手套 透着孩子气微笑 塞纳河畔环绕 两岸庄严的古堡 有童话故事的味道 你指向西岱岛 说巴黎圣母堂有一则凄美的童谣 关于爱情的美好 我知道 那是我们幸福的对照 你不喜欢撒娇 放下理性放纵自己放开束缚的你的胡闹 在雪地踏过调皮的轨道 白色圣诞是最浪漫的预兆 你不喜欢唠叨 我只好静静看着荡漾在空中的你的发梢 感觉暧昧在酒精里发酵 白色圣诞是最幸福的讯号 黑葡萄 法国蛋糕 街头即兴的舞蹈 (双手合十祈祷 陪你度过生命的每一秒) 干乳酪 法式面包 有你什么都好 (向世界宣告 用一生寻找 爱你唯一的配套)

酒精万岁。

我不嗜酒,觉得很苦。当年在英国读书时个个朋友都是醉鬼,近墨者黑的情况下,也常常小酌两杯,醉过两次,吐过三次。 有些人喝醉了会变成过动儿,说话乱七八糟,行事更大胆;有些人则静静坐在一旁,像入定的老僧,反应迟钝。我属于后者。我相信酒后三分醒,不管怎样烂醉如泥,双脚不听使唤,虽然醉酒的当下思考能力皆慢半拍,我依然会记得所有发生的细节。 醉过的两次都栽在同一个人手里。他是麻坡人,叫李。 李是利物浦大学著名的酒王,无酒不欢,打遍天下无敌手,没有人可以胜得了他。有一次,我见他喝得差不多,就叫了两Jar啤酒和他对饮,喝不完的还钱。他二话不说,拿起酒缸就往嘴里倒,一口气喝得一干二净。我睁大眼睛不敢相信,骑虎难下之际,只好硬着头皮提起酒缸喝个不亦乐乎。我发誓我也有喝完,只是最后有一小部分的酒水没有顺着喉咙下咽,而是溢出嘴角孝敬了我的衣服。我记得喝完之后,他已经又叫了两Jar啤酒,我坐在那里动也不动,不到一分钟,我冲进厕所,将隔夜的1901热狗也给吐出来。 好辛苦。 第二次在大学的宿舍。忘了什么节日,大伙一起庆祝。我们买了好几十箱啤酒全部放进浴槽,开着自来水喉(年轻人别模仿,浪费资源)冰冻啤酒。当啤酒被喝完之后,大家又拿出私房烈酒开瓶,十足的十全大补汤,什么类型的酒都有,应有尽有。我没有喝,而是等到大家差不多醉倒了,才从房里拿出一大瓶Johnnie Walker Black Label(其实我喜欢伏加特,所以不想拿出来浪费)交给李,心想这次一定可以报当时被灌醉的一箭之仇。我开了酒瓶,斟满两大杯,游戏规则依旧,要一口气喝完。我先干为敬,忍着喉管被焚烧的感觉一下子喝完了一大杯,然后将杯子倒盖在桌上。他犹豫了一下,也提起杯子一口气抽干杯中物。那时我不禁对他五体投地,告诉他我真的认输了。 相信大家都知道酒精纯度高的烈酒后劲很慢,来时却一下子冲上脑。我们聊了大概五分钟,我开始天旋地转,说话也模糊不清。我站起身走到洗碗盆前扭开冷水,任冰凉的冷水冲洗我沉重的头部,不久,便开始呕吐。吐完之后,我没有理会其他人,自顾自的走向我的房间。 第二天醒来,我发现自己睡在房门外的走廊。我没有力量走完一段十尺的走廊,差一步就到我的房间了。 从此之后,我就没有醉过。 我没有喝醉,因为我懂得自己的极限,也懂得如何应付别人的劝酒。喝啤酒的极限是两罐。我通常喝了第一罐就放缓下来,直到临走之前朋友来劝酒就将剩余的一罐一饮而尽

绿意盎然

我家花草树木挺多的,想吃新鲜水果到我家准没错。嫁给我的女人会很幸福的。 没人帮我征友,只好自己来。:P

最好吃的猪扒?!

昨晚回到家有点发烧,头也很痛,没有力气整理照片,所以照片顺序有点乱,博文也懒得写。 朋友强力推荐这间餐馆,我觉得还不错。想想看,在亚庇,你可能在餐馆吃到高级料理的猪扒吗?就凭这点,已经值回价钱了。哈哈。这里不算Fine Dining(古晋没有fine dining),但是价钱也不便宜,两个人吃要RM100。我们五个大人(两位女生)一个小孩吃了将近RM250,有点夸张。

回来了。

今天很忙,迟些才放多点照片。回去古晋有很多感慨,也有许多回忆,有太多事想说。待我整理好之后会写出来。 回古晋就是为了这架东西。 记得大学毕业后,我第一次打开Control Panel时不禁说了一句粗口,学堂教的根本就是另一回事嘛,里边所有东西我都叫不出名堂。 家中种了很多花花草草,这是其中的水果。 我一直很喜欢月亮和星星。 别被她娇弱的外表骗了,她可是罕有的强悍。她是奇人一。 他就是传说中的奇人二。回去第二天刚好是他的生日,所以我趁机说是特地为了为他庆祝生日赶回去。他当然没有上当,因为他知道我很难记得朋友的生日。 驾车上班途中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