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茫》四

第一章 乐曲(3)

“我们只是去看演奏会。”前往沙巴大学艺术歌剧院的路途上,言瑉在驾驶座上说道。

普勒教授岂能听不出言瑉话中调侃之意,他拉了拉领子上的橘色蝴蝶结,然后像被灰尘玷污了似的故意在袖口处不断吹气,说道:“你不懂做父亲的心理,今天是宝贝的大日子,当然要穿得隆重一些。”

言瑉哑然失笑:“可是你又不准她在外人面前与你相认?”他其实知道原因。

普勒教授深感无奈:“这也是为了她着想。我希望她能过着正常人的生活。如果大家晓得世界著名的考古学家在这个小地方有一个干女儿,我想传媒一定不会放过她了。”普勒教授隐瞒两人关系,旨在保护佛菈隐私,他一生淡泊名利,却被虚名所累,深深体会到身不由己的痛苦。

言瑉沉思片刻,道:“她注定不是平凡人呀。”

普勒教授摇摇头,不赞成道:“那是她自己选择的道路,不是受到我的影响。”然后语锋一转,露出一个不怀好意的笑容,眉头一挑道:“对,你们……的关系如何了?”

“去你的!“言瑉白了他一眼,自顾自说道:“佛菈的音乐天分太恐怖了,沙巴根本就局限了她的才华。”

“不。”普勒教授若有所思:“一个人的天赋和环境无关,只有庸才才需要借助环境的陶冶和酝酿。佛菈绝对懂得如何让环境成为她的优势。”普勒教授乃埃及华侨,兼有中西两方的血统。许多考古杂志形容他出生于文明古国,所以考古学家的身份并非偶然,和他的生长环境有莫大的关系。

普勒教授往往嗤之以鼻。他坚信自己就算出生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也会进入考古的领域。他的血液里,流着对古代文明的渴望。

言瑉不置可否,耸肩道:“我只是觉得佛菈的思维很奇特,不像……人类。”说道最后两个字,他有些少犹豫。

“怎么?你以为她也苏醒了?”普勒教授笑道。

言瑉想起野花--黑暗谷中的智慧女神,一个他永远无法忘怀的名字。普勒教授曾经说过,野花是循着“反学习”的程序来汲取知识,而不像平常人需要不断累积知识来塑造智慧。普通人的智慧开始是属于封闭式,通过吸收各种类的资讯,才逐步将脑部封埋的活动范围广大,互相效益,成为一个人的思考模式。

野花的模式则刚好相反。她的智慧是开放式的,通过“逆向学习”将资讯分门别类,成为她往后应用的资料。普勒教授所说的苏醒,意思就是通过蛰伏在脑部皮下组织遗传基因内的数据储存库,使一个人瞬间记起某些记忆的情况。

言瑉想佛菈是否也是属于后者?

“宝贝的情况有点不一样。”普勒教授打破言瑉的沉思。

“哦?”言瑉惊异。

普勒教授干咳一声,清了喉咙再道:“我在英伦图书馆找到了老爹(老爹也是《惠君创世纪》中的人物)的旧著,就是关于《隔世基因》的那篇论文,我不能不称他为遗传学天才。”

言瑉吁了口气,没有回应。他了解普勒教授习性,发表理论,就会像回到课堂上从头说起。

“宝贝是智障儿。”普勒教授语不惊人死不休。

言瑉瞪大双眼,无法理解。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对不起,我没那么高格调。

《唐朝》 李白酒罢笙歌谣 杜甫梦醒诗情操 感叹天地浩淼 盛世风骚 落幕萧萧 李世民鞍上夺标 武则天垂幕政朝 江山如此多娇 难得逍遥 还看今朝 礼义廉耻仁爱忠孝 品德的指标 唐朝 是中国人的骄傲 朝来夕往的浪潮 抹不去心的微笑 唐朝 是我们心的圈套 囚禁民族的天牢 海角天涯无法逃 用美酒和葡萄 默默哀悼 死去的诗歌和人道 想不到我即兴写的一首歌词,竟然引起了大家的不满,这首歌,虽然起名《唐朝》,说得却是中国人(华人)的思想和心态。本来是自娱的一首词,可能我用了一些奇怪的字眼,是人不是人,是鬼不是鬼(人海中的蚂蚁)引经据典,大肆批评我的无知,错用了唐朝的意义;manchys小姐也踏上一脚,先说已经过时,然后指责我胡乱塑造历史,还好大家还算客气,选用的句子都比较软性,让我有机会做出解释。 唐朝的历史,人海中的蚂蚁已经转载不少资料,这里不赘,而且也和我想表达的东西无关。小的不才,习过几年诗,依然写不出一首好诗,却拜过程所赐,阅过不下诗千首,其中的最爱,当然是韵律优美的唐诗。要真正理解唐诗,必须了解诗人们的背景,当时社会的制度,诗人的经历等等。有许多现在看来平平无奇的是好诗,倘若知悉诗人创作诗的原因以及它的背景意义,顿时变成富有深沉的艺术感染力,李白的《静夜思》乃其中一例。唐诗的浪漫色彩比较浓厚,但诗风因人而异,李白豪迈,杜甫悲情,白居易儒雅,李商隐缠绵,王维朴实,孟浩然坦荡,各具特色,百花齐放。我对唐朝的知识,是从读唐诗慢慢累积而成,所以写这首歌词时,没有翻阅书本,直接从脑海捕捉对唐朝的记忆,书写成章。之所以这么做,原因很简单,我不是在写唐朝的繁华陨落。那些,我没有资格写。 选用四位唐朝人物的名字,李白、杜甫、李世民和武则天,并没有特别意思,那是我仅有的知识中觉得有代表性的其中几位(不然就不切题了),李白杜甫代表民;李世民武则天代表官。我也从百度百科转载一些资料: 『 李白 李白 (701年~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并称“李杜”。身长七尺有余(约1.83米)。生于安西都护府碎叶城,幼年迁居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这种说法以郭沫若为代表)一说生于四川江油青莲乡。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

原来你并不冷漠无情,而我却信以为真。

渐渐的,当我开始明白什么是对错时,我变得更加迷惘。 是我不应该,不应该扎破那彼此之间的神秘感,揭露那些伤痕累累的过去。不为什么,只是豁然明白刻意乐观坚强的背后,你其实隐藏了最紧绷脆弱的线条;在伪装潇洒豁达的面具之下,掩饰着即将崩溃的情感堤防。那一些澎湃汹涌的情绪,既是不可逾越的禁忌,也是一触即发的瞬间决堤。 原来你并不冷漠无情,而我却信以为真。

一厢情愿的浪漫。

政治宗教和种族课题,永远只是一厢情愿的浪漫。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世界,以自己认为最正确的角度看别人的错误,看不见被自己抛诸脑后的理性思想。 我也一样。 我一直认为马来西亚的问题不在于种族,而是源自于宗教。无论你的祖籍是谁,也不管你的户籍在哪里说什么语言名字是舍,只要身份证上注明是回教徒,你就可以享有任何一种国家供给的种种特别权益。  温和派回教徒本质上是顺服善良的。相信世界美好,相信和睦共处,相信公正信义,相信阿拉是和平的象征。有别于激进派回教徒以恐怖手段来恐吓征服世界,温和派回教徒更乐于安居乐业,用一种近乎避世的生活方式活着。马来西亚的回教徒大多属于温和派,极端分子很少,也是世界少有回教国几乎没有极端回教分子的的国家。 宗教在任何地方都是棘手且敏感的问题,尤其回教。可兰经说回教徒是世上最优越的的群众,没有得到启示的非回教徒(Kafir)是污秽次等的人。和世上许多宗教一样,回教徒一心一意为了拯救世俗,甚至牺牲自己的性命亦无不可。神圣的使命,加上从小便灌输在脑海里的优越感,穆斯林成为了世界最善良最坚韧也最敏感的一群人。这些宗教意识,根深蒂固地埋在每一位穆斯林的心坎深处,包括所有马来人。  与中国华人不同,华人的优越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伪装,五千年文化反反复复被侵略被欺压被封锁的思想,造成了无法衡量的自卑感,为了削弱这种负面的情绪,华人骨子里的韧性,不甘被命运践踏的本质,成为了生存的唯一武器,一旦得势,一旦强大,优越感就无限量膨胀,成为了维护自卑的保护膜。 其实我应该说宗教本身不是问题,而是对宗教的诠释。同样一本可兰经,不同派别的人可以有南辕北辙的理解方式。  真的,我相信纳吉自认为是虔诚的回教徒,就像那些将炸弹挂在身上自杀袭击的虔诚回教徒一样,他们相信他们所理解的可兰经是对的。他们看不见大众的思想,看不见自己扭曲的心灵,他们认为他们是阿拉钦点的使徒,执行最神圣的任务。每个人对好坏对错都有自己的见解,当自己的‘对’得到上天的首肯,加上世人皆醉我独醒的优越感作祟,世上没有任何一种力量可以改变这种想法。战争,往往是因为正面的思想,因为‘对’,因为比自己生命更大的使命,才掀起的。纳吉也许认为,根据他所理解的可兰经,从非穆斯林手中夺取财富,分给投靠在身边的穆斯林是上天给予他首相职位最重要最神圣的使命。他不可能认为自己有错,他欺骗的只是非穆斯林,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