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想象力。

想象力,是如何创造的?

病卧在床,就会想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有人说想象力是天生的,属于天赋一类的东西。我相信天赋,科幻一点的说法,天赋是隔世基因的假说,其实站得住脚,(对不起各位要卖一下我的小说),曾经在小说提过隔世基因的辩证,在这里稍微解说一下。

达尔文学说指人类由进化而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进化,就是基因的微型变化,一代接一代,基因逐渐在改变,只是时间太漫长,我们无法察觉。若果基因会变化,也就是说基因拥有记忆,会将前人所学所用所经历的事件,转化为DNA(脱氧核糖核酸)双螺旋结构中排列的密码,这些密码是隐藏的,有些可能在下一代就隐现,有些隔了几代,有些永远不会出现。这些我们都知道,一些特定的病例,比如癌症,对后代的影响很大,就是这个道理。我的设想,是关于天赋,也可能是一组隐性密码,隐藏在DNA中,机缘巧合之下,出现在一个孩童身上,使他幼时已经拥有惊人的天赋,历史上有很多神童,在很小很小的时候,就会画画、弹琴、书写、算数、说话、甚至是电脑奇才等等,很可能他们祖上就有一些人曾经在某些领域里钻究,将那些领域中的记忆编排入他们的基因密码中,后人只是幸运之神的眷顾得到那些所谓的天赋。

我还曾经设想,Dejavu是不是也因为隔世基因记忆的原因,使我们常常以为我们做过类似的事,到过类似的地方,说过类似的话,后来想想并不成立,因为基因遗传的只是一组没有影像画面和声音的排列方式,Dejavu属于感觉、属于灵魂(智慧)的范畴,基本上格格不入。

严格来说,那些都不是我的设想,我相信许多人已经做过类似的假说,但是这种假说有一个难以辩论的矛盾,因为记忆和智慧无关,拥有了记忆,并不等于拥有执行的智慧。这是大多数人忽略的事实。

那么,智慧又以什么形式而存在?智慧是累积记忆而来。

智慧的形成显然更为复杂,因为它是联系着零碎记忆体的桥梁,谁能够在记忆与记忆之间搭建最多相关反复交错的桥梁,整理出一套系统,谁就拥有聪明才智。人不过就穷一生的时间在搭建这些桥梁,拼命的吸收知识(记忆),尽可能在筑桥的过程中发现新的可能,然后形成新的知识(记忆),再搭建桥梁,周而复始。

人类所面临的难题是寿命的限制。智慧是一套思考系统,每每当一个人已经拥有某个领域的思考系统时,他的年龄也到了尽头,因为基因只能遗传记忆密码而无法储存智慧,所以下一代又得从新开始,幸运的,会在基因里觅得天赋,也不过是起跑线比别人多了几步罢了。

天赋不等于天才,天才也不一定要拥有天赋。

说了那么多,到底想象力是如何创造的?

想象力,就是当智慧开始搭建记忆桥梁时所发现的‘可能性’。正规的教育系统往往抹杀或限制了这些可能性,勇于尝试永远是启发想象力最原始的方法,撇开囫囵吞枣的教育、颠覆常规的思维,先在记忆与记忆之间搭建桥梁,才思索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行就再寻找两组完全无关的记忆体再联系,想象力自然而然便产生了。

想象力和智慧一样,非与身俱来的天赋,它需要慢慢发掘,最重要的,是拥有足够的记忆(知识)来相互搭建彼此之间的桥梁。

不必太认真,只是我个人的胡思乱想。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对不起,我没那么高格调。

《唐朝》 李白酒罢笙歌谣 杜甫梦醒诗情操 感叹天地浩淼 盛世风骚 落幕萧萧 李世民鞍上夺标 武则天垂幕政朝 江山如此多娇 难得逍遥 还看今朝 礼义廉耻仁爱忠孝 品德的指标 唐朝 是中国人的骄傲 朝来夕往的浪潮 抹不去心的微笑 唐朝 是我们心的圈套 囚禁民族的天牢 海角天涯无法逃 用美酒和葡萄 默默哀悼 死去的诗歌和人道 想不到我即兴写的一首歌词,竟然引起了大家的不满,这首歌,虽然起名《唐朝》,说得却是中国人(华人)的思想和心态。本来是自娱的一首词,可能我用了一些奇怪的字眼,是人不是人,是鬼不是鬼(人海中的蚂蚁)引经据典,大肆批评我的无知,错用了唐朝的意义;manchys小姐也踏上一脚,先说已经过时,然后指责我胡乱塑造历史,还好大家还算客气,选用的句子都比较软性,让我有机会做出解释。 唐朝的历史,人海中的蚂蚁已经转载不少资料,这里不赘,而且也和我想表达的东西无关。小的不才,习过几年诗,依然写不出一首好诗,却拜过程所赐,阅过不下诗千首,其中的最爱,当然是韵律优美的唐诗。要真正理解唐诗,必须了解诗人们的背景,当时社会的制度,诗人的经历等等。有许多现在看来平平无奇的是好诗,倘若知悉诗人创作诗的原因以及它的背景意义,顿时变成富有深沉的艺术感染力,李白的《静夜思》乃其中一例。唐诗的浪漫色彩比较浓厚,但诗风因人而异,李白豪迈,杜甫悲情,白居易儒雅,李商隐缠绵,王维朴实,孟浩然坦荡,各具特色,百花齐放。我对唐朝的知识,是从读唐诗慢慢累积而成,所以写这首歌词时,没有翻阅书本,直接从脑海捕捉对唐朝的记忆,书写成章。之所以这么做,原因很简单,我不是在写唐朝的繁华陨落。那些,我没有资格写。 选用四位唐朝人物的名字,李白、杜甫、李世民和武则天,并没有特别意思,那是我仅有的知识中觉得有代表性的其中几位(不然就不切题了),李白杜甫代表民;李世民武则天代表官。我也从百度百科转载一些资料: 『 李白 李白 (701年~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并称“李杜”。身长七尺有余(约1.83米)。生于安西都护府碎叶城,幼年迁居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这种说法以郭沫若为代表)一说生于四川江油青莲乡。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

原来你并不冷漠无情,而我却信以为真。

渐渐的,当我开始明白什么是对错时,我变得更加迷惘。 是我不应该,不应该扎破那彼此之间的神秘感,揭露那些伤痕累累的过去。不为什么,只是豁然明白刻意乐观坚强的背后,你其实隐藏了最紧绷脆弱的线条;在伪装潇洒豁达的面具之下,掩饰着即将崩溃的情感堤防。那一些澎湃汹涌的情绪,既是不可逾越的禁忌,也是一触即发的瞬间决堤。 原来你并不冷漠无情,而我却信以为真。

一厢情愿的浪漫。

政治宗教和种族课题,永远只是一厢情愿的浪漫。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世界,以自己认为最正确的角度看别人的错误,看不见被自己抛诸脑后的理性思想。 我也一样。 我一直认为马来西亚的问题不在于种族,而是源自于宗教。无论你的祖籍是谁,也不管你的户籍在哪里说什么语言名字是舍,只要身份证上注明是回教徒,你就可以享有任何一种国家供给的种种特别权益。  温和派回教徒本质上是顺服善良的。相信世界美好,相信和睦共处,相信公正信义,相信阿拉是和平的象征。有别于激进派回教徒以恐怖手段来恐吓征服世界,温和派回教徒更乐于安居乐业,用一种近乎避世的生活方式活着。马来西亚的回教徒大多属于温和派,极端分子很少,也是世界少有回教国几乎没有极端回教分子的的国家。 宗教在任何地方都是棘手且敏感的问题,尤其回教。可兰经说回教徒是世上最优越的的群众,没有得到启示的非回教徒(Kafir)是污秽次等的人。和世上许多宗教一样,回教徒一心一意为了拯救世俗,甚至牺牲自己的性命亦无不可。神圣的使命,加上从小便灌输在脑海里的优越感,穆斯林成为了世界最善良最坚韧也最敏感的一群人。这些宗教意识,根深蒂固地埋在每一位穆斯林的心坎深处,包括所有马来人。  与中国华人不同,华人的优越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伪装,五千年文化反反复复被侵略被欺压被封锁的思想,造成了无法衡量的自卑感,为了削弱这种负面的情绪,华人骨子里的韧性,不甘被命运践踏的本质,成为了生存的唯一武器,一旦得势,一旦强大,优越感就无限量膨胀,成为了维护自卑的保护膜。 其实我应该说宗教本身不是问题,而是对宗教的诠释。同样一本可兰经,不同派别的人可以有南辕北辙的理解方式。  真的,我相信纳吉自认为是虔诚的回教徒,就像那些将炸弹挂在身上自杀袭击的虔诚回教徒一样,他们相信他们所理解的可兰经是对的。他们看不见大众的思想,看不见自己扭曲的心灵,他们认为他们是阿拉钦点的使徒,执行最神圣的任务。每个人对好坏对错都有自己的见解,当自己的‘对’得到上天的首肯,加上世人皆醉我独醒的优越感作祟,世上没有任何一种力量可以改变这种想法。战争,往往是因为正面的思想,因为‘对’,因为比自己生命更大的使命,才掀起的。纳吉也许认为,根据他所理解的可兰经,从非穆斯林手中夺取财富,分给投靠在身边的穆斯林是上天给予他首相职位最重要最神圣的使命。他不可能认为自己有错,他欺骗的只是非穆斯林,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