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对我而言,就如吸烟一样,很难戒掉。
很多人以创作人自居,常常让我摸不着头脑。创作,有‘创’和‘作’,可是大多数的创作人,都是在‘作’而没有‘创’,所谓的创作,是在用别人的‘创’意点子,换上新包装,变成自己的‘作’,然后就沾沾自喜的说,那是我的创作,你看不懂,是因为你没有创意。
或许我孤陋寡闻,还是心胸狭窄,我无法认同那些所谓的创作家,在沿用了大量别人的创意之后,自称为艺术家。艺术是发自内心的,跟其他人无关;别人的视角,也和自己无关,无论我们看过多少深具内涵的作品,无论我们在思想上如何举一反三,没有自己独立而孤傲的视觉和品茗方式,作品依然是他人的。又怎么称自己为创作人,甚至艺术家?
很多人喜欢借用名人的种种名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作为自己前进的指标。我不否认这些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很多人滥用了名人效应,以为开口闭口都以前人作为借镜,自己的作品自然而然便登峰造极。事实是,两者根本就是两码风马牛不相及的事。退一百步说,就算自己的作品已经可以比拟任何大师,可是作品里的‘自己’呢?没有‘自己’的作品,是自己的‘创’作吗?
我不敢以创作人自居,遑论艺术家,只是年岁增长,审美观也高了,对艺术创作的要求自然也提升。我始终认为,言之有物的作品,才是创作。言之有物的意思,不是说你写一篇关于环保的文章,或编一曲快乐的童谣,或画一幅关于乡区的风景画,或拍一张看来很伤感的照片,就是艺术家。艺术的门槛本来就高,浅一些的,至少要有自己独白;再深一点,就看有没有自我审判的反思。我不明白为何很多人不敢正视自己缺憾的一面,将作品包装得美丽无瑕,就是为了得到更多人的赞赏。也许现今的社会就是如此(应该说自文化革命以来一直如此),大众变成了审美专家,低俗(和通俗不一样)文化变成最新的时尚。我们一边贬低自己,说那才是真的’我‘,却不敢将自己低俗的一面反应在作品里。对我而言,那是自欺欺人的作品,因为那根本就不是’我‘。这样的作品,又怎能有艺术价值?
我不是艺术家也不是创作人,可是我喜欢创作。大家也许认为我没有创意,可是至少我一直有新的作品,也从来不隐藏自己的悲伤以及残缺的一面。我的作品就是我的喜怒哀乐,也是生命的一部分。想戒掉创作,就好比抽去我灵魂的一部分,总令我常常患得患失。创作,或者我不应该说是创作,很早以前就成了一种非常重要的宣泄管道,让我上瘾的,不是别人的掌声,而是肯定自己存在的一面镜子。作品好坏与否不重要,而是我可以常常审查自己的思维,确定了自己的价值,确定自己对自己独特的定义。
原来,我害怕变得平凡。
我想做的,是变成一个平凡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