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定义有些含糊,几乎不同的人对文化的诠释都不一样,广义上来说,文化就是所有人类的活动互相效应,然后归纳成的共同点。每一个区域、每一个信仰,每一个族群,小至每一堆齐聚的人群,都可以产生不同的文化。
维基百科这么解释文化:文化在汉语中实际是“人文教化”的简称。前提是有“人”才有文化,意即文化是讨论人类社会的专属语;“文”是基础和工具,包括语言和文字;“教化”是这个词的真正重心所在,作为名词的“教化”是人群精神和物质活动的共同规范(同时这一规范在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的对象化成果中得到体现),作为动词的“教化”是共同规范产生、传承、传播及得到认同的过程和手段。
只要是有一小撮人集聚一堂,有了特定的活动模式,文化就自动生成了,而视乎文化的整体一致性和渲染渗透力,可能瞬间瓦解湮灭,也可能扩散至更庞大的体系系统,骨牌效应地,或融合、或影响、或掩盖、或整合、或分化其他文化体系,蜕变成一种新的文化,而给予这些活动模式意义和价值的符号化结构,就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艺术,如文学、绘画、音乐、舞蹈、雕塑、摄影、戏剧、建筑等等。我们得到的初步概念,既是艺术的呈现方法和鉴赏水平,奠定了一种文化的凋零沉寂或茁壮成长,并非纯粹为其存在之象征意义所左右。
换言之,我们认为所谓的提升本土文化水平和文化意识,不能只是华丽包装的表象,不断引进世界各地著名的风土文化进行“文化交流”,充其量也只能观摩及模仿他人的优点,在欠缺扎实和全面的艺术涵养陶冶之下,顾此失彼,整个文化的灵魂流离失所,也间接破坏了一个文化的本土性和整体性。更实际的做法,应该从精神层面着手,培育人民普遍的艺术价值观。艺术既是审美,大自然的美、心灵上的美、甚至悲剧的凄美。当大部分人民懂得如何审美,如何定义美的价值,方能深刻地了解一个文化所牵涉的共鸣,进而以更深入更特殊更空灵的呈现方式,触摸人心最深处的感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