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三月, 2010的博文

寻寻觅觅。

我们的文化是什么? 或许对马来西亚华族来说,最尴尬的莫过于不知道自己的文化是什么。

因为有你。

我喜欢数理,理应是属于理性的人。是什么让我改变得感性?又或者我原来是感性的,是什么让我变得理性? 朋友知道我喜欢看书,当时身在英国念书的我,除了课业书外,完全没有机会看课外书,所以从老远的马来西亚寄了一本《小王子》给我,嘱我一定要看完。我万万想不到,那本不起眼,薄薄的一本小说,竟然对我影响至深,颠覆了我往后对艺术的诠释和对人生的看法。 《小王子》的故事即忧伤又美丽,给人心灵上的共鸣和感动。曾经介绍这本书给很多很多人看,多数的女性朋友只看到了狐狸玫瑰和小王子那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可是我真正吸引我的,却是那躲在箱子里的绵羊。箱子里的绵羊,就是我们所忽略的心眼,是赏阅生命感动的视觉,那眼睛看不见的美好,也是解读《小王子》这本书的方式。只有透过那眼睛看不到的美好的特殊视觉,才能真正领略作者所要传达的讯息和感动。 很多人知道,可是拒绝在箱子外观察,就如看不见蟒蛇吞象一样,不是因为不相信浪漫的童话故事了,更具体的原因,是人们失去了用心灵去思考的能力,在某个人生的交汇点。我一直认为小孩是用两种方法思考的,一种是吸收新的知识,去明白为什么的真理;另一种是不需要明白什么为什么,以直觉判断对错好坏是非美丑,以潜意识进行筛选。不幸的是,两者互相矛盾,当得到的知识越来越多,到了某一个年龄,知识就会渐渐战胜直觉,也间接谋杀了心灵思考的能力。这和感性理性无关,纯粹是人性发展使然。 我们的潜意识,一直停留在孩童时期的成熟度,对艺术的鉴赏,也一样。 如果没有《小王子》这本书,或许我会永远封闭文字和摄影创作的道路,因为我永远永远没有办法学会不要用眼睛看东西。因为我得放弃所认知的“知识”。 因为有你,麦田的颜色变得美好。同时也因为有你,我必须承受比知识更深沉巨大的悲痛。 而我愿意。

卡在一个位置上。

《小王子》和这一系列照片虽然有关,可是毕竟是照片。等我忙完之后才写。 忽然觉得自己卡在一个位置上,弄得我有些捉狂。

当你的全世界只有一朵玫瑰。

你只好选择离开。

崇尚缺陷美。

曾经有那么一瞬间,我以为是永恒。 下一篇,会介绍《小王子》,改变我价值观的一本书。虽然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可是《觉得好看的书》标签中若没有这本书,我的人生并不完整。

那些幸福的人哪。

有些创伤是一辈子的,会在心灵上留下一个无法缝合难以痊愈的缺口,发生在少年时期的最为显著,很多很多年以后,尽管已经淡忘了整件事情的发展经过,心智的发展却永远不能像普通人一般,内心深处,有一股巨大的恐惧和伤痛,用一种近乎冷漠的乐观或事不关己的幽默掩饰那脆弱且敏感的触觉。长大之后,因着这些被环境塑造而成的细腻,对一些需要用心去体会和感受的人事特别敏锐,他们变得过度理性,或者过度沉溺,只是为了守护及捍卫自己内心怯弱的那一面。 我们都能听到那熟悉的,来自地狱的呐喊和呻吟。最可怕的不是面对死亡,而是面临绝望的无助。 我们都听过许多故事,若非亲身体验,绝不能领悟那种仿佛世界末日的无力感,会真真实实地一寸一寸腐蚀着一个人的意志。那些一生都活在幸福家庭,却整天说上天不公平的人,是永远不可能明白为什么有些人可以那么透彻地了解生命真善美的意义。 那些幸福的人,没有资格说要活得简单。 什么是绝望? 父亲抛妻离子,留下永远偿还不了的债务。孩子看着母亲流泪面对每天凶神恶煞上门讨债的人害怕得发抖,孩子只能躲在房间内呆呆地看着天花板连哭泣的勇气都没有。那是绝望。 暴风雨来临,木屋被暴风雨蹂躏而摇摇欲坠。孩子领着弟弟妹妹站在大门的屋檐下等待屋子跨下的一瞬间逃命,那种等待失去一切的等待,是绝望。 孩子跪着抱着母亲的双脚,拼命要求她留下来,却被母亲狠狠地甩开双手,埋怨父亲的贫穷和无能,头也不回地跟随别人离开。是绝望。 绝望没有毁灭天地天崩地裂的震撼,只有山雨欲来的平静,有时,甚至会让一个人丧失哭泣的力量。那些人从绝望中活过来,变成一个拥有缺陷的人,继续活着。继续寻找生命。表面肤浅的意义已经不能满足内心难以填补的空洞,于是,他们继续寻找着一些属于自己生命的价值观。 那些幸福的人哪,不要说什么活得简单就是快乐。 因为你们心中没有一个填不满的洞。

第二张。

这也是其中之一。

其中之一。

《异想视觉》告一段落,昨天只拍了两张照片。这是其中之一。

什么原因?

想的时候,并不是那么深,为什么讲的时候,就变得很深? 到底是什么原因?纳闷。 我想,应该是我的表达能力不好吧。还是乖乖写字算了。

文字和摄影。

若不牵涉艺术创作方面,文字和影像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创作媒体,虽然两者都是视觉型的解读方式,可是解读程序却有快慢和曲直之分。文字属于间接资讯,通过视觉转换成脑海中的画面,画面的形成,可能是过往的一些经历、可能是所汲取知识的某个片段、可能是心灵上的一些感触、可能是一种情绪的抒发,也即是说,虽然文字陈述同样一件事,画面却因人而异;影像则属于直接讯息,借由一个瞬间,表达一个情绪、感觉、价值、美感、故事,影像画面只有一个,而且是冲击性地没有让人有选择余地的闯入脑海,然后因着个人的学识经历和价值观,组织成个人的感受,循着这些感受来解剖一张照片的意义和摄影师的想法。 抽象一点的说法,文字是由外至内,摄影是由内至外。 或者更深入的解说,文字叙述本身就含有较高的艺术手法,不说学习创作手法的难易,文字创作已经拥有艺术基本内涵,就是间接的共鸣。我对艺术的理解,一直是即模糊又清晰,我主观的认为,一个艺术作品,取决于它是否能够引诱一个人无论是光明或黑暗的内心世界,进而产生一种巨大的共鸣感,这里所谓的共鸣,是深沉而内敛的,并非五感表面所感受的丑或美,而是那些深埋在内心最隐蔽最深处朦胧却强烈的悸动。摄影没有像文字那样间接诱导的优势,所以艺术表现方面变得更复杂和难以处理。 当然,若只论创作而言,摄影比文字容易很多,不是每个人提起笔就能写出好文章,但每个人都可以拿起相机拍下好的画面。

《摄影堂|异想视觉》Trailer 2 - 从自由发挥开始。

摄影就像青少年玩禁忌游戏,从自由发挥开始,从错误中学习。座谈部分内容包括: 小心!金三角是个思想陷阱:光圈快门ISO。纯粹只是我的摄影观。 一切从思维开始:拍了才想,想了再拍。 想什么还是怎么思考:为什么要问想什么,而不是怎样思考。思想盲点是,我们将方法和工具变成了我们自以为是的艺术。 超级赛亚人效应和陈X希风波:摄影的定义没有标准,随着时代和科技变迁。时代改变了摄影的定义。 摄影王道是什么?:相机功能,镜头,构图,意境,思想,艺术价值,感觉,方法,后制,理念,想法。 为什么我们都不听摄影大师的废话?:他们可以,我们不可以。为什么?因为摄影是最真实的谎言。 自由发挥和出奇制胜的秘诀:低一点,高一点,远一点,近一点。 最遥远的距离,是你站在我面前:不用说,大家都知道,那正是我们面对模特儿时最忠实的感觉。 谁叫汝赤膊?抵死!:吃得咸鱼抵得渴,勇于创造不等于艺术创作,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如果没有练就一身非凡武艺,就到处宣扬自己是艺术,那么就别怪别人说:谁叫汝赤膊? 非主流和后现代已经过时了?!:叶子,电灯柱,自残,lomo,颓废,沧桑,是时下年轻人的潮流产物,乃80后青年之主流,自称 非主流。后现代主义反对所有约定俗成的定义,却自我制约,形成一道防火线。 人体比例的黄金切割数据:所有比例都是骗人的,包括人体比例。 构图就像午夜凶铃的经典画面:思想盒子之外还是盒子之内? 摄影大师与摄影达人闹意见:大师拍什么?达人拍什么? 独孤求败遗言和摄影态度的关系:弱冠前所用凌厉刚猛之剑,三十岁前用紫薇软剑,四十岁前用大巧不工无锋之重剑,此后渐进无剑惟有剑之境。 寻找自己在漩涡中的定位:摄影的过程就像大海里的漩涡或者沙漠中的龙卷风,一圈又一圈的重复往下(往上),在某个特定的时候,视角依然相同,层次却不同。

摇晃不堪的青色地带。

我不明白,为什么一定要用手提录影机,难道手提就能表现出动感和张力吗? 我不反对手提录影机,因为在某些时候,这种拍摄手法的确会起一定的作用,但是手提不代表要刻意摇晃,那种刻意为之的晃动,只是五分钟,我已经被画面搞得头昏眼花,不但没有呈现戏剧张力,还大打折扣,可说是我所看过最无聊的拍摄手法了。尽管导演很棒,演员魅力十足,故事编辑完善,好好一部电影,就给不知所谓的录影手法搞砸了。不要跟我说那是艺术。 《Green Zone》言之有物,虽然美国英雄主义被包装在政治矛盾的糖衣之下,依然显而易见。其实故事的梗蛮老的,看到一半已经大约猜到结局,胜在演员都很棒,转折点不着痕迹,感觉很好,加上部分精彩的对白,很值得一看。

开玩笑。

开玩笑。真是开玩笑。什么照片不选,偏偏选这张。 这个尺寸看似清晰,再大一点就朦了。雪特!连整张照片的灵魂--眼珠,也不清楚。原来不是我手抖,而是焦点错了。 雪特!

语言和画面之外的彷徨。

从来没有一部社会伦理电影可以让我觉得那么惊心动魄,每一分钟都让人坐立不安,不管是友情、亲情抑或爱情,无论是宗教、肤色还是善恶,描写得如此深刻而惊悚,那种来自心灵深处的揣揣不安和骚动,一次又一次撞击了人性最原始的冲动和欲望、自卑和骄傲。电影从撞车开始,也自撞车结束,但《Crash》语带双关,真正的意思却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人性的冲击。我没看过《断背山》,不过《断背山》在2005年奥斯卡输给了这部电影,我觉得虽败犹荣。 群戏很难导,王家卫是其中佼佼者,而《Crash》这部电影有八个(应该是八个吧)主角,加上那些连脸孔也很难记得的配角,共十来二十人,个个角色个性鲜明,有血有肉,谁也抢不到谁的风头,Paul Higgis有条不紊的处理七八个复杂的支线依然能掌握电影的节奏感,清清楚楚交代每个人的故事,那份功力实在叫人乍舌。剧情方面无懈可击,几乎每个段落都有一个转折,意想不到的转折,而且给人措手不及的慌乱和悸动。我唯一觉得遗憾的是,电影依然沿用了好莱坞典型的结局,温暖而沧桑,虽然是我那杯茶,可总觉得可以更伤感一些。 很想简单的介绍这部电影,说是种族歧视太狭义、说是人性冲突太果断、说是社会病态太懵懂、说是生活哲理又太深奥,这部电影所拥有的内涵,其实比故事情节来得更重要,它是那种看似简单的对话和内容,实则蕴藏着无数的智慧和体会。仔细观赏,你会发现在许多场景,你会有一种呼之欲出的熟悉,深切地感受到剧中人的举手投足之外的涵义和心理变化,仿佛和导演及编辑在进行一场心灵对话。那些在语言及画面之外的感动,才是整部电影的精髓所在。 故事如何发展不重要。

《摄影堂|异想视觉》活动。

沸腾网(feeltone)将连同Panasonic数码相机代理商,Lumix Station,协办一项别开生面的摄影讲座及外拍活动。有关活动名称为《摄影堂|异想视觉》,分成两个主要部分,《我们的异想视觉座谈》,以学习创意摄影为主,为学员们讲解摄影的基础及要点;及《异想视觉外拍活动》,以拍摄人像为主,最佳照片将可获取奖品。 沸腾网主兼本地著名摄影师Lonny Pang 作为《我们的异想视觉座谈》其中一名讲师,讲述如何通过寻找光源,以最基本的相机,甚至电话相机,拍出一张富有情感和构图的相片,让一般没有拥有数码单眼相机的人也可以拍出好照片。元子也将以嘉宾身份到场分享他的摄影心路历程,到时他将会以他的摄影经历及写照,告诉大家他对摄影的看法和想法,如何从自由发挥的概念,发展成个人风格。最后,一向以流浪诗人为摄影风格的ShangLeo,也会在此次座谈中分享他的摄影哲学,解构照片中的想法。 外拍活动方面,主办当局则为参与者拟定了三个不同的主题,所有参加活动者将平均分配为三个组别进行拍摄活动。欲参赛者可自行筛选五张最满意的照片,张贴在沸腾网上,经过评审的评分,被选为最佳照片的摄影者,可赢取一台由Panasonic赞助的数码相机。 《我们的异想视觉座谈》及《异想视觉外拍》公开给三十岁以下青年参与,活动报名费为各自RM80。两项活动同时参与者,可享有优惠RM40,既两项活动只征收RM120。主办当局为了鼓励在籍学生的参与,学生每项活动特价为RM50,若两者兼参与,则只需支付RM80。 活动地点 一、 我们的异想视觉座谈将于City Mall城市补习中心进行 二、 外拍活动则在Tanjung Aru Beach 3 (最靠近飞机场的海边)进行 活动日期 我们的异想视觉座谈:2010年3月21日午后1时正 外拍活动:2010年3月21日午后3时正 表格索取处 Lumix Station (Wisma Merdeka) Yong’s Color (Center Point) Room 25, Up2U, Starfly, Funky Town (Damai) 崇正中学摄影社负责人 欲知更多详情,请联络: Lonny Pang(016-8377422) 元子(016-8338725) 或前往 www.feeltone.ning...

原则就是将模糊的界限切得一干二净。

昨天在面子书发生一起怪事。有些人唯恐天下不乱,看来我也得插一脚,不然就落后了。 老实说,一张照片好不好,各持其辞,很难说个明白,而最容易亦最难反驳的解释,就是每个人的观点不同。多数人都会以自己的强项作为攻击别人的武器,比方说,若自己的照片很有感觉,那么就会觉得白平衡、景深、构图、想法不重要。若自己的照片以真实取胜,什么感觉,什么深度,就会变成莫名其妙的奢侈品,精确的画面才是王道。这个道理,跟整天说自己最天真,其实是最现实的人的道理如出一辙。 沙巴年轻一辈的摄影,若以百米赛跑来比喻,应该还在起跑线上,我们同时听见枪声,开始以爆发力十足的大腿二头肌往前冲刺,有些人起步慢了,有些人稍微快一点,可是竞争已经开始,领先的人洋洋得意,以为自己就是一切;落后的人心有不甘,用尽方法想要绊倒前面的人。这样的局面,实在让人难过。我们尚未来得及进入加速区,已经斗得头破血流,难道这就是现实吗? 我并没有太多原则,但有些原则自己却必须遵守。是的,当事情已经过界,我会毫不犹豫挥刀斩断,连心痛的念头也来不及萌芽。

祝福。

開始了。 截然不同的道路。生命正在偏離原本軌道,我只是需要多一點點的時間。 去緬懷,和祝福。 我能夠的。

成长就是这么一回事。

开始对许多事情感到疑惑和不解。 有时候我真的很希望自己并没有那么敏锐的触觉。若我专注在一件事情,我可以从任何人简单的一句话、一些字和日常生活的举动,分析出别人的内心思想。若不是我觉得事情已经到达一个无法挽回的地步,我并不会拨那通电话,算是我所做出最后一个力挽狂澜的动作。 我知道自己的预感不差,因为我是通过分析来解剖结果,这次我也不会错。 到最后,也许很多人会说,没有对或错。 也许很多人会说,只要享受过程,曾经拥有。 也许很多人会说,那是个人的意愿和选择。 是的,所有结局都有一个合理的解释。成长就是这么一回事。

那种尘埃落定的平静,真好。

用一个晚上的时间看完《赌博默示录》。很精彩的漫画,人性的贪婪、欲望、黑暗,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我以为我会伤心欲绝,可是我没有,一点感觉都没有。原来我奢望的不是那些。 我要求的不是那些。那种尘埃落定的平静,真好。

我依然深信不疑。

当一个人在情绪波动最高点时,就能写出一篇自己满意的文章。悲伤比高兴来得激烈,恋爱的感觉往往比不上失恋时那么深刻,失意也比得意来得内敛。负面的情绪容易渲染,所以悲剧容易产生共鸣。 有些真相,我永远不可能知道,因为我听到的全部是谎言。 有些答案,我永远不可能知道,因为得到的是整合了的解释。 我依然深信不疑。

我们都曾经那么傻。

什么样的爱情故事才感人? 网上有许多生离死别的爱情故事,有一定模式,先是一方不珍惜对方,另一方则忍气吞声地无条件接受了对方。然后一个突发的意外,让后者忽然死亡,前者想起生前他或她种种的好,方才后悔莫及。每每看到类似的故事,我都在想这是不是在鼓吹死亡美学?我看了不只不会感动,甚至会有厌烦的冲动。 先别说现实生活如何如何,爱上一个人,是一种懦弱的表现,同时也是坚强的体现。我也许会希望自己在爱情里是一个悲剧的英雄,为保护自己所深爱的人而牺牲;也会为了成全对方完整的生命或推卸难以压抑的悲恸而变得极端,可是为了感动对方而死亡,却是最愚蠢的方式。如果我拥有感动对方的可能,我希望自己永远永远活着,感动她一辈子。 今天看到一个触动心灵的动画,里边有一句话:有些人,不顾一切地颠倒全世界,去换来同一个世界的感觉。 颠覆了整个世界观,不过就为了爱一个人。我们都曾经那么傻。 Some say love, it is a river that drowns the tender reed. Some say love, it is a razor that leaves your soul to bleed. Some say love, it is a hunger, an endless aching need. I say love, it is a flower, and you it's only seed. It's the heart afraid of breaking that never learns to dance. It's the dream afraid of waking that never takes the chance. It's the one who won't be taken, who cannot seem to give, and the soul afraid of dyin' that never learns to live. When the night has been too lonely and the road has been too long, and you think that love is only ...

Happy Birthday。

为什么依然要相信你说的每一句谎言?

虽然……依然……但是……却……还是开心。

久违的首页。

心态。

这几天一直在拍照。 我的照片不属于日系,喜欢的人不太多,讨厌的人也不少。我一直在尝试用我唯一的镜头,去拍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可是这几天我才发现原来无关镜头,而是心态。 是的,我知道自己一直在进步,亦在原地踏步。技巧越来越扎实和稳健,画面越来越精彩而华丽,可是内涵的层次和意境始终没有跨越那一道鸿沟。 那天跟伟义说,也许是我的个性使然,崇尚中庸之道,没敢极端,所以注定徘徊在艺术的门槛之外。我要更努力!